搭建转化平台 抓实学用结合
——泾川县创设“能力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543”学用转化载体
泾川县在“能力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中坚持“五个课堂“学、“四种模式”讲、“三项活动”做,组织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勤学苦学强本领,真干实干提效能,营造比学赶超、争先进位的浓厚氛围,切实把活动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实效。
“五个课堂”推动理论学习深入一层。“政治课堂”集体学。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开展专题学习 8 场(次)、视频辅导报告 2 场(次),专题研讨 2 场(次),带动全县各级党组织认真落“第一议题”制度,围绕 9 项学习内容、15 项学习重点深学精学、真学细学,进一步丰富知识储备,夯实理论基础。“红色课堂”感悟学。依托县博物馆、吴焕先烈士纪念馆、党张地下党支部等红色资源,通过观看红色影片、聆听红色故事,采取互动交流的宣教方式,组织开展“红色故事进课堂·革命精神润童心”“赓续红色血脉·培育时代新人”等“五进”研学活动 260 多场(次)。“云端课堂”推动学。充分利用多媒体平台制作短视频、H5 等融媒体理论宣传产品 263 个,各乡(镇)、各部门积极利用各自新媒体平台开设“每日一学”“分享学”“微课堂”等学习专栏,推送相关理论学习动态信息 2.3 万余条,开展知识快问快答 580 场(次)。持续深化对“学习强国”“甘肃党建”的推广使用,开设“泾川融媒”学习强国账号,在“学习强国”甘肃平台刊发新闻供稿 24 条。“田家课堂”体验学。充分发挥乡土人才优势,积极挖掘辖区“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土专家”“田秀才”,在田间地头开展实用技术推广服务,切实提升群众科学种养能力。“赋能课堂”融入学。紧盯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产业推进、乡村振兴、经济发展等重点工作任务,组织开展亮单晒绩、知识测试、宣讲辅导、情景模拟 240 多场(次),开展观摩评比、演讲宣讲等 60 多场(次),党员干部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有效提升。
“四种模式”带动政策宣讲下沉一级。骨干带头讲。抽组14 名党校讲师和行业骨干组建宣讲团,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等政策理论和“能力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重点产业链建设等开展主题宣讲 234 场(次)。创新方式讲。因地制宜、因需安排,精心打造“理论快递送下乡”宣讲品牌,选拔 24 名优秀百姓宣讲员作为“理论快递”员,在文艺演出前和技能培训前 15 分钟开展理论宣讲 260 余场(次),实现“理论快递”与群众面对面、零距离,打通理论宣传“最后一公里”。组织比赛讲。举办“新时代·新思想·新泾川”理论宣讲大赛 56 场(次),参与人数 400 余人(次),选拔出 3 名优秀选手参加市级理论宣讲决赛并获奖,通过“泾川发布”等媒体平台转发优秀宣讲视频 10 期。举办“新时代·新思想·新泾川”微宣讲视频大赛,带动党员干部群众广泛参与。干群主动讲。结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邀请党员干部、致富能手及返乡农民工等,以“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等形式,针对群众需要的政策法规、实用技术、创业经验等话题,累计开展各类“农家讲堂”主题宣讲活动 360 多场(次),受听群众 3500
多人,为党群搭起一座“连心桥”。
“三项活动”拉动工作实效提升一阶。开展专题研讨活动。锚定“工业主导型+农业优先型”发展定位和“2168”思路目标,开展“我为泾川发展献一策”活动,征求意见建议 160 多条,分层次分领域召开“泾川要发展、我该谋什么”专题研讨会 126场(次),制定出台《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中小企业孵化园招商优惠办法》等规范性文件 8 个。开展专题调研活动。围绕制约县域经济发展重大课题,县级领导带头确定调研主题,深入项目现场、田间地头、乡村一线蹲点调研,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和基层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紧盯产业链建设、产业发展、基层党建、文明新风等开展各类调研活动,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 154篇。开展专题练兵活动。举办专题培训班 23 期 3343 人(次),“机关干部上讲台”260 场(次);开展党政文秘人员能力素质提升“十项活动”和优秀年轻干部“能写大练笔”“能讲大展示”“能办大比拼”等系列活动;公安、教育、卫生等部门举办技能大赛、实战演练 125 场(次),推动各项工作见行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