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才工作

弘扬爱国奋斗精神 建功立业新时代——平凉市优秀人才典型事迹(五)

发布时间:2021-12-16 14:49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中共平凉市委组织部 字体: [ ] [ ] [ ]

 

编者按: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是强市之基、发展之要、活力之源。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始终把人才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来抓,全市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人才结构不断优化、人才环境不断改善,形成了各类人才在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各个领域、各条战线爱国奋斗、建功立业的生动局面。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对全市专家人才的政治引领,充分展示专家人才的精神面貌和时代风采,在全市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以“学党史、悟思想、感党恩、创新业”为主题,近期推出“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优秀人才典型事迹专刊,重点宣传报道一批在主导产业发展、科学技术创新、社会事业进步、文化艺术传承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代表。

 

用心耕耘 用爱育人

——记平凉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杜高奇

 

今年47岁的杜高奇,从教22年来,先后有18年担任班主任工作。作为一名资深班主任,如何有效的言传身教,他有自己的做法:“把班主任工作当作自己一生的事业去做。尊重学生,真诚对待学生;加强自身修养,做学生的榜样;关爱学生,父母般呵护学生;聆听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1999年7月,25岁的杜高奇从西北师范大学政法系毕业后,被分配到平凉师范成为一名思想政治老师兼班主任。2016年,又被转入平凉职业技术学院任教育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兼班主任。

“还记得上班第一天的第一节课,我既不知道怎样组织课堂教学,也不知道如何和学生互动,只是捧着一本书就走进了教室。讲课很紧张,准备好的内容,站在讲台上全忘了,常常前言不搭后语。”杜高奇至今都记得第一次踏上讲台时,那种紧张、兴奋与忐忑。

为了克服上课窘态,每天晚上,杜高奇都会花很长时间去找各个版本的教参,一一比对,为第二天的教学做足准备。白天,只要有特级教师上课,他就去听,对课上讲的每句话都会仔细斟酌,甚至前后两句话之间的衔接过渡语都会逐一写在纸上。边学边教,不停地摸索前行。时间久了,他对教育教学以及如何当好一名班主任有了更深的理解与认识。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教师朝哪一个方向引,学生就朝哪一个方向走。教师的责任太大了,班主任的责任更大。班主任就像学生的父母,朝夕相处间与学生接触最多,对学生了解最深,影响也最为深刻。基于这种认识,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当一名好班主任,做一名让学生喜爱的班主任。”日常教学中,他谨记自己的初衷,总以一言一行感染和影响着每一位学生。要求学生做到的,他首先做到;要求学生集会自习早到,他一定赶在学生之前到;要求学生热爱劳动,他总能率先示范和学生一起劳动……

然而,作为一名班主任,要做的工作多而繁杂,如何建立一个优秀的班级,光靠班主任一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任课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因此,杜高奇非常注重与班级各任课教师和学生的联系,不定期向他们了解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需求,一有空闲就走进教室了解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教学意见、想法,随后立马反馈给任课教师。“通过这种交流和反馈,任课教师可以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使学生真正掌握相关知识,特别是重点、难点、疑点。困难解决了,成绩提高了,学生内心的喜悦自然就油然而生了。”

教学中,杜高奇一直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工作方法和班级管理制度,他常常问自己“我要带一个怎样的班级?怎样带才算一个优秀的班级?”他的疑问越多目标就越清晰,方法也就不断在更新。

每年每个新学期的开始,杜高奇都会花很大的心思培养班级骨干力量,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这样不仅班主任工作有章法,而且还培养了班干部的组织能力。他认为班主任的工作就是培养优秀生、促进中等生、转化学困生。对待学困生,他会先调查摸底,搞清楚他们之所以成为学困生的原因,做到因材施教,耐心相帮,及时加强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消除或减轻心理担忧,真正认识到自己的价值。除此之外,他还非常注重班级学生的思政教育。每带一个班级,他首先要求班干部要有过硬的思政素质。“班干部每月都要给我交一份思想汇报材料,每两周定期召开一次班干部会议,专门解决两周中班级出现的问题,并对每个班干部的工作进行点评。”杜高奇说,每带一个新班,他都要建立班级QQ群和微信群,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学生总结长处,找出不足,从而做好人生规划。而为了能全面掌握学生情况,他会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促膝谈心,及时进行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并在班内开展“理想教育”“感恩教育”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澄清思想上的模糊认识,让每个学生找到目标树立理想。

有一年,杜高奇所带的班上有一名叫文晓涛(化名)的学生,纪律散漫,作业常常完不成,常与同学闹不和,欺负弱小同学。虽然多次教育,但没有收到明显效果。怎么办呢?一番思考后,杜高奇开始试着寻找文晓涛(化名)身上的优点。“几天下来,我发现这个学生还真有不少优点。比如爱劳动,每次劳动,总是特别积极,干得起劲;另外,他还十分有礼貌,爱帮助人。于是,我就暗地观察,一发现他做好事,就及时表扬,用微笑去鼓励。经过努力,他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高,纪律也好多了。”杜高奇说。

“老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这句至理名言一直激励着杜高奇将爱无私地洒向教育。22年来,他始终手捧一颗“爱心”,怀着对教育事业的追求,不断探索和实践,模范履行职责。22年来,在日复一日的平凡岁月里,他始终牢记初心使命,用爱心和汗水培育桃李芬芳,用真诚和善良诠释着他对教育的理解和热爱,在三尺讲台上书写着出彩人生。他先后荣获“甘肃省优秀班主任”“平凉市2013年度师德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7年,被平凉市委市政府评为平凉市领军人才;2018年,被平凉市委宣传部评为平凉市首届社科智库骨干人才。

 

为了百姓口腔健康

——访庄浪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周明宏

 

“他人好,医术高,一心为病人着想,我们老百姓就需要这样贴心的好大夫。”老百姓所说的好大夫,就是庄浪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周明宏。

1991年,周明宏从兰州医学院毕业,回到家乡,成为庄浪县人民医院口腔科的一名医生。周明宏回忆说,小时候由于医疗条件落后,乡亲们得了口腔疾病,由于无处可医,疼痛难忍只能忍。当了牙科医生,他便暗下决心:要做老百姓的贴心好医生,为他们解除口腔病痛。

2000年盛夏的一天,在庄浪县通化中心卫生院上班的护士王金萍,骑着摩托车赶回县城给孩子喂奶,半路上和拉麦子的架子车相撞,重重地摔在马路上,等回过神来,才发觉脸上多处擦伤,两颗牙也摔断了,上嘴皮还被牙齿咯烂了,她起身找到自己的两颗牙齿,直奔庄浪县人民医院。周明宏接诊之后,经过3个多小时的治疗,为王金萍做了离体牙再植手术,一周后,王金萍康复出院。

2004年农历腊月二十九,医院放假,周明宏回到老家准备过年。刚进家门,医院打电话来说有病人需要急救,他来不及安顿家里的事情,即刻赶回医院。回忆起当时的情况,周明宏说:“是南坪乡一名女青年在回家路上遭遇车祸,患者的上、下颌骨粉碎性骨折,舌头掉入喉咙,导致呼吸困难,如不及时抢救,就会有生命危险。”手术从晚上7点一直做到凌晨4点,经过9个小时的手术,最终使这位患者转危为安。

那年除夕夜,周明宏也就陪着病人在医院里度过。“周大夫,你救了娃娃,也就救了我们全家人。我就这么一个女儿,还没有成家呢,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们一家人就没法活了!”临出院时,患者的父亲拉着周明宏的手感激涕零。

周明宏还拥有不少中老年“粉丝”。“粉丝”们夸赞他为人亲和、技术精湛,很多人慕名找他看牙。

2010年冬天,水洛镇二李村一位老人牙齿掉光了,他在其他医院多次镶牙都不满意,导致老人吃不下饭。最后他来到庄浪县人民医院,找到了周明宏求助。在和老人交谈中得知,老人下颌严重前伸。“下颌前伸就是咱们俗称的‘地包天’,了解情况后,我就按反颌给老人做了全口牙。”周明宏说,“老人在试戴后能够正常吃饭了”。出院后,这位老人托儿子专程拿了一袋子自家的粉条感谢周明宏,不管周明宏怎么婉谢,家属都非常执着,最后周明宏只好按照市场价付了钱。老人给周明宏打电话,感慨地说:“你真是我的救命恩人,是我们老百姓的好医生。”

“白加黑”“五加二”的工作状态对周明宏来说习以为常。有时候,刚端起碗,一个电话打来,他就放下饭碗往单位跑,半夜三更抢救、会诊病人也是常有的事。

为了最大限度减轻病人负担,周明宏始终坚持一个原则:能用便宜药的,就不用高价药;能做临床检查的,就不做辅助检查;能用拍片的,就不做CT。这样的坚持换来老百姓的一致认可,他们说:“让周大夫看病,我们心里踏实。”

周明宏和患者的故事数不胜数。但在周明宏眼里,这都是一个医生应尽的职责。他常说:“我是一名医生,治病是我的工作,不能附加任何条件和额外代价,我要让我的良心与我穿的白大褂一样,洁白无瑕。”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周明宏积极探索钻研,攻克了一个个临床医学难题。他发明的口腔矫正透视头颅定位装置,获得了国家专利。“这种装置可以将人的头部固定,然后对病变部位拍出清晰的片子。”周明宏说,这项专利装置避免了以往由于头颅晃动而影响拍片的准确度和误诊,在临床诊断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针对医院医疗设备落后的问题,周明宏除向北京健和基金会申请设备捐赠项目外,单位还先后投入800多万元,购置了GE540血管造影机(DSA)、GE1.5T超导核磁共振仪、GE64排128层螺旋CT等高科技先进设备。2016年,庄浪县人民医院被国家卫生部确定为全国500家重点建设的县级医院之一,2020年底成功晋升国家三级乙等综合医院。

结合临床实践,周明宏还做了大量的学术研究,先后有20多篇学术论文在国家级和省级专业刊物上发表,近10项科研成果获市、县科技进步奖。多年来,他获得了“全省卫生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全市‘德技双馨’先进个人”“全县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今年5月,在“上消化道癌筛查及早诊早治项目”工作中,他被国家卫健委疾病控制局癌症早诊早治项目专家委员会授予突出贡献奖。

虽然得到了这么多荣誉,但周明宏最在乎的还是老百姓的口碑。他说:“我所从事的事业,需要我细心对待每一个患者,看到他们病愈后露出灿烂的笑容,就是对我最大的肯定。”

 

推广小圆针治疗术 为百姓减轻痛苦

——访灵台县皇甫谧中医院业务院长 毛长兴

 

走进灵台县皇甫谧中医院治疗室,很多病人在排队等候,往屋里一看,床上的病人或坐或躺不是针灸,就是拔罐……

“扎完针感觉轻松多了,我腿以前受了伤,疼的抬不起来,毛大夫给我扎针后,现在腿能抬起来了,人也精神了。”患者曹拴虎经过治疗后一脸轻松地向记者夸赞毛大夫的医术。曹拴虎所说的毛大夫,就是灵台县皇甫谧中医院业务院长毛长兴。

今年41岁的毛长兴,2007年从甘肃中医药大学毕业后一直在灵台县皇甫谧中医院工作,先后担任中医院康复科主任、中医院副院长。他擅长应用“小针刀、火针、脑针、平衡针、脊柱微调手法”等治疗颈腰椎病、中风后遗症、各类关节炎等疼痛类疾病。年诊治门诊患者达3000余人次,收治住院患者500余人次。

2010年,毛长兴组织科室学习并推广小针刀疗法、拔针疗法、微针疗法、芒针疗法、刺骨术等治疗手段,大大提高了灵台县疼痛性疾病的临床治愈率,极大地解除了患者的痛苦。

2018年9月,毛长兴被针灸学泰斗石学敏院士纳为弟子,传习了“醒脑开窍针法”,应用该针法,治疗了多名偏瘫患者。

家住灵台县星火乡的赵双林因脑出血一直偏瘫在床,生活难以自理。2019年1月,赵双林的女儿听说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很有作用,就带着父亲找到了毛长兴。毛长兴接诊后,立即组织科内会诊,明确了患者的诊断,确定以“醒脑开窍针法”为核心治疗方案,经治疗半月后,患者就能在家属的搀扶下下床行走。

2020年10月,毛长兴在南京新中医学研究院学习并引进了拔针技术,率先在灵台县皇甫谧中医院开展了小圆针治疗面瘫的技术,通过大胆创新,优化治疗方案和思路,实现了最快10天治愈周围性面瘫技术。“我经常给医生讲,面瘫急性期患侧禁止针刺、禁止强刺激这种说法不恰当。”毛长兴说,经过他多次尝试和总结,各类面瘫利用小圆针治疗越早越好。

面瘫分为三期,即急性期(发病的第1-7天)、稳定期(发病的第7-14天)、恢复期(发病15天后)。“按照这种说法,患者的治愈时间最少在20天以上,但用我优化总结的治疗方案,最短的治愈时间仅仅用了10天,极大缩短了病程,减轻了患者痛苦,节省了患者费用,真正解决了困难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毛长兴说道。

2021年1月,毛长兴的诊室来了一位特殊的患者——年仅30岁的男性青年,他神情急躁地告诉毛长兴,由于夜间受凉后未在意,早晨刷牙时发现右侧口角漏水,吹气的时候也憋不住气,右侧额纹也消失了,眼睛无论如何使劲也闭不上,听人说是中风。毛长兴仔细查看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后,确定该患者是中医学里的“口僻”。“‘口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面瘫,由于患者当时处于疾病的急性期,我就采用小圆针为他治疗,第一次治疗结束后,患者眼睛就能进行闭合,嘴角吹气也能憋住,然后用针刺常规治疗,第10天的时候,患者入院的症状全都消失了。”毛长兴说,他当时就在想,10天治好是不是个偶然?然而在他后来又治疗了几例病例,都是10天左右痊愈后,就验证了他最初的想法:小圆针确实能极大缩短周围性面瘫的病程。

“别看我们医院小,西安、庆阳等周边病人都寻着来呢,一方面是冲着‘皇甫谧故里’这个名头来的,一方面也是疗效好的缘故。”毛长兴自豪地说。

在这所只有300张床位的县级中医院,中医针灸科有100张床位。毛长兴每天门诊量达四五十人,“皇甫谧故里”名号吸引了不少病人。此外,门诊针灸收费低,效果好,一次治疗最高不超过60元,几个疗程,病情便能明显缓解,患者自然越来越多。

工作中,毛长兴视病人如亲人,除了为病人开展针刺、针刀、艾灸、拔罐等治疗,他还经常义务为患者疏导心理、推拿。在临床实践的同时,毛长兴始终把学习、研究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先后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及参与完成科研3项。

在担任副院长期间,毛长兴为儿科引进了新生儿黄疸测定仪和正压呼吸机,为中药房引进了全自动中药配方颗粒机,方便满足了广大患者需求。为了加强医院内部管理制度建设,他优化制定了医院器械管理制度、药品招标采购制度,修订了医院总务后勤采购管理办法,对全年常用物资进行竞价采购,有效降低了物资采购成本,完善了保卫科管理及巡查制度,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还每月不定期深入临床科室,对全院医师的用药情况及用药合理性进行点评,提高了临床用药合理性。2019年组织开展了灵台县中医针灸人才素质提升班和“石学敏院士醒脑开窍针法及小针刀临床治要”学术交流会,培训中医针灸人才500余人次,提高了医护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国医大师石学敏院士学术传承人”“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适宜技术大赛二等奖”“甘肃省职工技能大赛优秀选手”“甘肃省‘中国医师节’优秀医师”“平凉市青年岗位能手”“平凉市医德医风建设先进个人”……这些荣誉就是对他积极履职、辛勤付出的充分肯定。(平凉组工第206期)

责任编辑:蔡睿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