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泾河评论

推动党的作风持续向好

发布时间:2025-05-21 17:09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华亭市委组织部 王秀琴 字体: [ ] [ ] [ ]

  党中央决定,自2025年全国两会后至7月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这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举措,广大党员干部要秉持更高的思想自觉、更严格的作风要求、更务实的工作举措,让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真正内化为政治自觉、外化为行动遵循,推动党的作风持续向好,用清风正气书写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时代答卷。

  强化理论武装,夯实作风建设思想根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使命任务的战略高度,从制定实施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坚持自上而下、以上率下,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纠治“四风”,以小切口带动作风大转变,解决了新形势下作风建设抓什么、怎么抓的问题。理论清醒方能政治坚定,思想自觉铸就过硬作风。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学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是第一步。广大党员干部要把《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作为必修课,坚持个人自学与集中学习双向发力,通过“三会一课”制度、理论学习中心组领学、专题读书班研学、主题党日践学等立体化学习机制,从“两个确立”的政治高度理解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时代价值,从“四个意识”的思想维度把握作风建设的实践要求。要强化融会贯通,善于从典型案例中汲取教训、总结经验,以案为鉴、以案促改、以案促治,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弘扬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伟大精神,持续提升自身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思想武装永不“掉线”,与时俱进跟上党中央要求、时代前进步伐和事业发展需要。

  强化宗旨意识,永葆清正廉洁政治本色。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之所以能够“徙木立信”,根本在于唤醒了党员干部“我是谁、为了谁”的初心叩问。纪录片《问“剑”破局》中,一杯小酒“撂”倒20余名干部的惨痛教训,正是宗旨意识淡化的现实警钟。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写入新征程铁规,这正与井冈山“红米饭、南瓜汤”的艰苦奋斗传统、焦裕禄“任何时候都不能搞特殊化”的初心誓言一脉相承。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永远在路上”的韧劲,针对查找出的问题,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统一,建立整改任务清单化、项目化推进机制,实行台账管理、销号督办,把整改成效纳入巡视巡察重要内容,重点完善公务支出标准、督查考核办法、容错纠错机制等制度保障,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闭环体系。要坚持开门搞教育,时时对照党章党规党纪做好“政治体检”,常思贪欲之害、常修为政之德,自觉加强警示教育,通过民情恳谈、政务公开等渠道倾听民意,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评判,在“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和“知行知止、令行禁止”的过程中掌握好“度”,促使自身在思想、能力、作风上持续向好转变。

  强化实干担当,践行为民服务使命宗旨。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在基层党建创新中,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正转化为“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生动实践,从延安时期“一个红薯分着吃”,到新时代浙江省绍兴市社区干部挎着帆布包“日走夜访”,作风建设的密码始终藏在“民有所呼”的街巷阡陌中。一枝一叶总关情。党员干部作为党的中坚力量,必须深刻领会中央八项规定中蕴含的“为民、务实、清廉”的精神实质,矢志不渝践行党的宗旨和纪律要求,把学习成果源源不断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动力,以实干实绩检验学习成效。要始终把“人民至上”注入血脉、融入灵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和价值观,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以实干担当书写新时代党员干部的优良作风。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方法论,大力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光荣传统,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践行“四下基层”工作法,紧扣民之所需、补齐短板弱项,办妥群众“满意事”、提升群众“满意度”,用看得见的工作成效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让人民群众的笑容更多、心里更暖、日子更甜。

责任编辑:吴柯稼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