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永远在路上”的坚韧执着
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是对党员干部思想理论的一次再教育、再推进,是对纪律作风的一次再检阅、再提升。广大党员干部要在思想上再深化、重点上再聚焦、责任上再务实,一体推进学查改,切实做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中央八项规定颁布以来,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深入推进,从整治“会所中的歪风”“舌尖上的浪费”“车轮上的铺张”,到大力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为基层减负,正风肃纪反腐取得了显著成效,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好转,中央八项规定已经成为烙印在广大党员干部心中的“关键词”,成为党员干部的行动自觉。但必须清醒地看到,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抓一抓有好转,松一松就反弹。根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布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25275起,批评教育和处理312907人,表明隐形变异现象潜滋暗长,防止反弹任务依然艰巨。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会偏一尺。现实中,个别干部对当前依然严峻复杂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形势把握不准,存在懈怠心理,认为可以喘口气、歇歇脚了;有的抱有麻痹思想、侥幸心理,认为小事小节无害,只要不违法犯罪就不会出大问题;有的口号记得牢、实际做不到,出现一些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反对形式主义的怪现象;有的还抱有“变风转向”的幻想,认为作风积弊根深蒂固,做做样子就可以了……归根到底是对纪律缺乏敬畏之心,把党纪国法视为“纸老虎”,把规章制度视为“稻草人”。
世间事,作于细,成于严。作风问题是一个永恒课题,具有反复性、顽固性和变异性,稍有松懈就可能反弹回潮,必须始终保持永远在路上的战略定力,以顽强的意志品质把作风建设锲而不舍地抓下去。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把学习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与上级要求、发展需求、群众诉求结合起来,将自己摆进去、职责摆进去、工作摆进去,认真梳理违规违纪的易发风险点,以先进典型为镜,以反面案例为鉴,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时刻把事业和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做到一心为公、一身正气、一尘不染。要强化问题导向,运用四下基层和一线工作法等制度,用好蹲点调研和解剖麻雀等方式方法,深入基层,听取民意,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对照中央八项规定要求,全面查找自身在思想认识、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等方面存在问题和不足,心中高悬规矩明镜,手中紧握整改戒尺。要坚持开门评与群众议相结合,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和高度的政治敏锐性,把群众满意作为学习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开门教育中接受群众监督评判,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让人民群众看到学习教育的新变化和新成效,以人民群众的好口碑树立起党员干部的好形象。
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永恒主题,中央八项规定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锲而不舍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需持续在常和长、严和实、深和细上下功夫,坚持好运用好新时代开展党内集中教育的宝贵经验,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推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擦亮作风建设“金色名片”,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障。
上一篇: 推动党的作风持续向好
下一篇: 以“铁规矩”锻造干部优良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