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泾河评论

以实干担当答好民生“幸福卷”

发布时间:2025-07-08 17:45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崇信县委组织部 刘敦 字体: [ ] [ ] [ ]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为民生保障和改善工作擘画了清晰蓝图。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也是党员干部必须答好的“时代考卷”。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当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用心用情用力书写这份“民生答卷”,共同绘就幸福中国的壮美画卷!

  民生保障贵在“精准”。当前,我国社会结构深刻变革,群众利益需求日益多元。从教育公平到医疗保障,从就业创业到养老服务,不同群体的诉求千差万别。山区老人盼着“家门口”就能看病,年轻夫妻为“首付难”辗转难眠,外卖骑手、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期待更灵活的社保政策。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民生诉求,“大水漫灌”式的普惠政策固然重要,但更需要“精准滴灌”的靶向施策。陕西府谷县“一户一策”救助,为困难家庭叠加低保、教育资助等政策;湖南宁乡市创新“民情三卷”机制,实现民情民意闭环处理。民生工作要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就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广大党员干部要主动放下身段、俯下身子,以调查研究开路,用脚步丈量民情民意,用真心换取民心,真正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民生改善重在“实干”。民生工作不是写在报告里的漂亮数据,而是千家万户的柴米油盐。古人云:“为政贵在行,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民生工作最忌“纸上谈兵”,最需要“钉钉子精神”。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两不愁三保障”到“一老一小”服务,每一项民生工程都需要党员干部主动作为、久久为功。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上海“一网通办”实践告诉我们,民生改善没有捷径可走,必须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去解决,一个难关一个难关去攻克。当前,民生领域仍有不少“硬骨头”,社区养老设施不足、普惠性托育资源短缺、新市民住房问题突出……破解这些难题,既需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也需要“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广大党员干部要拿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把“民生清单”变为“幸福账单”,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民生服务赢在“创新”。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各行各业的今天,民生工作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遭遇新的挑战。一些地方出现的“数字鸿沟”提醒我们,技术创新必须以人文关怀为底色。从“一网通办”到“智慧养老”,从“云端课堂”到“远程医疗”,科技赋能让民生服务更精准、更高效。例如,兰州市城关区推出虚拟养老院,整合餐厅、医疗、家政等资源,为十多万注册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法律咨询等服务。成都探索的“社保卡+养老服务”模式、深圳试点的“智慧停车”系统之所以成功,正是因为兼顾了技术先进性与使用便利性。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在数字化时代,民生工作需与时俱进,广大党员干部要创新运用技术手段提升服务效能,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每一件民生小事,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书写更有温度、更具质感的民生答卷。

责任编辑:吴柯稼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