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监督触角延伸“八小时外”
饭桌虽小,却能照出干部作风、权力意识与纪律观念。2024年,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25275起,其中违规吃喝类占比高达22.7%。为此,中纪委明确强调:公职人员“8小时工作时间之外”,也要管起来!这一要求引发广泛关注。和工作时间相比,公职人员“八小时外”的生活圈、交往圈、娱乐圈更加复杂、更难监管,极少数干部下班后仿佛变了个人,搞小圈子,钻营关系,打牌赌博,沉迷电游,大吃大喝,酒驾醉驾,甚至收钱收物,谋取不法利益……不少权力越界、行为失范问题就发生在“八小时外”的放纵,成为滑向深渊的起点。
《之江新语》收录的《领导干部是作风建设的主体》一文中提到:“带头把自己摆进去,既抓好本级,又带好下级,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近日,中央层面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工作专班、中央纪委办公厅公开通报2起党员干部在学习教育期间违规吃喝、严重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如警钟振聋发聩。在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案件中,从县到市的相关部门不及时核查处置,报告里遮遮掩掩;在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案例里,当地相关部门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八小时外”监督责任不力。面对这种监督缺位现象,要健全“不敢捂”的惩戒机制,严格落实《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相关规定,对瞒报谎报行为实行“一案双查”,既追究直接责任,也倒查领导责任。要严格执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运用数字化改革成果,整合信访举报、审计监督、巡视巡察等数据,构建政治生态动态监测预警体系,加强“八小时外”监督,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实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通过层层压实责任,强化制度执行,破解“两个责任”落实中可能出现的“上热中温下冷”难题。
加强对公职人员“八小时外”监督,既是促进干部改变作风的有效手段,也是预防腐败的重要环节。要建立跨区域交叉监督机制,通过片区协作、提级办理、交叉检查等方式,破解基层监督“熟人社会”难题。要完善特约监察员制度,让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形成合力,构建“不敢捂、不能捂、不想捂”的监督闭环,通过干部队伍自律和他律的良性互动,形成激浊扬清、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要建立“揭短亮丑”正向激励机制,对主动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的单位给予容错支持;完善澄清正名机制,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要将监督文化融入干部教育培训体系,通过培树可学可鉴的廉洁典型,持续放大教育警醒之效,加大对领导干部、年轻干部、新提任干部等重点群体的纪法培训、廉政提醒力度,激发党员干部崇高理想追求,让揭短亮丑成为常态,让见贤思齐成为风尚,以正气清风持之以恒净化政治生态。
监督在外,修身在内。党员干部的担当,从来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号,而是体现在每一次直面问题的勇气、每一回解决问题的行动中。“八小时外”的修行,最终要靠党员干部自己,时刻牢记党员干部身份,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才能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让清正廉洁蔚然成风,让党和人民的事业在真抓实干中行稳致远。
上一篇: 从《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中感悟数字里的红色密码
下一篇: 以实干担当答好民生“幸福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