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泾河评论

以正确政绩观引领新时代担当作为

发布时间:2025-03-14 15:48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华亭市委组织部 王秀琴 字体: [ ] [ ] [ ]

  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要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和工作导向,引导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践行正确政绩观,增强本领、担当作为、争创佳绩。”政绩观是党员干部从政履职的“总开关”,是衡量领导干部价值取向的重要标尺。组织部门作为管党治党、选人用人的重要职能部门,要采取务实举措,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理解、全面把握“政绩为谁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的根本问题,端正干事创业方向,鼓足担当作为干劲,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注重实践锻炼,增强“会干事”的过硬本领。实践出真知,实践增才干。对于党员干部来说,不仅要有担当的宽肩膀,还得有成事的真本领。组织部门要牢固树立重担当、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把可塑性强、成长性好的干部,有组织有计划地放到改革发展稳定第一线、重大任务重大斗争最前沿去磨炼,不断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要引导广大党员深入基层一线,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冲锋改革攻坚最前沿,接几次“烫手的山芋”,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啃几块“难啃的骨头”,钻几个“矛盾窝”,在不断摔打磨砺中练就过硬本领、破解工作难题、积累实践经验、提升干事能力。要保持知重负重、直面挑战的昂扬斗志,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以群众急难愁盼为导向,以群众切身利益为抓手,主动投身基层一线,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把每一件事都干到极致、做到最好,使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强化正向激励,激发“能干事”的内生动力。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乃至就有什么样的党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鲜明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大力选拔政治过硬、敢于担当、锐意改革、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干部。组织部门要建立崇尚实干、带动担当、加油鼓劲的正向激励体系,从体制机制上为干事者鼓劲赋能,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有效把握、积极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明确政策界限,掌握宽严尺度,激励干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要坚持求真务实,坚决反对热衷于对上表现、不对下负责、不考虑实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让干部从文山会海、材料报表、过度“留痕”中解脱出来,减轻基层负担,让基层干部把主要精力放在干事创业、解决问题上。要让有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优秀者优先,使能干事的干部在干事创业、推动发展中应运而生、脱颖而出、顺势而为,施展才华、建功立业。

  着力狠抓落实,提供“干成事”的根本保证。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我们成就伟业最可靠的主心骨,只要始终不渝坚持党的领导,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任何艰难险阻,就一定能够办成我们想办的任何事情。组织部门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的有机统一,瞄准问题不放松,锚定目标不动摇,注重结果不偏离,把党中央决策部署细化实化具体化,一项一项盯住不放、抓出成效。要形成围绕大局、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群策群力的整体合力,层层传导抓落实的动力和压力,开启“最初一公里”、畅行中间段、消除中梗阻、打通“最后一公里”,环环相扣、融为一体。要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从战略全局出发、从长远目标出发、从最广大人民利益出发,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大胆地干、坚决地干,将“抬头看”的理论高度转化为“埋头干”的实践深度,创造出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反映时代前进方向、体现广大人民意愿的真功实绩,把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图景一步步变为现实。

责任编辑:吴柯稼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