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近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今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沉着应变、综合施策,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持续增强。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24年,多个高频数据实现正增长。从收入增长看,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941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5.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9%。从民生改善看,基本医保“大礼包”不断扩容,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新增91种药品,总数增至3159种;1—10月份,全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3万个,惠及更多人……一项项政策红利转化成了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来之不易的成绩单背后是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方法论。广大党员干部要继续在保持清醒、坚定信心、笃定实干中开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光明前景。
有益于人民的坚定不移做下去、有损于人民的坚决反对停下来,人民满意与否是检验路径正确与否的最高标准。当前,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推进;普惠型养老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逐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一系列举措和部署持续回应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期盼。人民的事没有小事,护住人民的“米袋子”“菜篮子”,就是抓住了正确抉择的好路子。国务院办公厅及时出台《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极力消除日益凸显的“数字鸿沟”;将反对粮食浪费写进法律,切实维护人民“饭碗安全”;叫停社区团购,深化互联网金融监管,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让新业态新经济走在良性发展的道路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奋进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时刻保持头脑清醒,深刻把握稳与进、立和破的关系,全面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把握经济发展的脉搏,明确优势与短板,做到制定政策与机制运行有的放矢,将擘画蓝图转化为实景图。要将“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转化为“知重负重”的行动自觉,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热忱情怀深入群众当中,用脚步走遍基层的每一寸土地,更要深入田间地头,把心沉下来、把头低下去,俯下身子倾听人民群众的“柴米油盐”“悲欢喜乐”,将“百业兴旺”与“千家万户”结合起来,用经济发展带动民生建设,靠改善民生展现经济发展之成果。要厚植“时时放心不下”的为民情怀,始终以“百姓心”出发思考问题、以“民之盼”抓好落实方向,扎实推进医疗、养老、教育、住房、就业等民生工作,化解风险破除难题,时刻将人民群众的所忧所盼放在心头,为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懈努力奋斗。
过去的辉煌属于人民,新的征程依靠人民。当前,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期盼有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优质的教育、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我们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凝聚起14亿多中国人民的磅礴力量,推动“中国号”巨轮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轨道上行稳致远。
上一篇: 让更多技能人才成为“大国工匠”
下一篇: “全面深化改革”当“实”至“民”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