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泾河评论

从《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中感悟数字里的红色密码

发布时间:2025-07-08 17:47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静宁县委组织部 齐国峰 字体: [ ] [ ] [ ]

  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10027.1万名—这不是冰冷的数字符号,而是2025年6月30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发布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里跳动着的生命脉搏。每个数字背后,都蕴藏着一个百年大党何以生机勃勃、何以引领时代、何以不断自我锻造的深层密码。

  数字之“大”,是磅礴伟力凝聚的根基。10027.1万名党员,这一人类政治史上罕见的组织规模,其力量绝非简单叠加。这力量源于组织严密、纪律严明所锻造的坚强核心力。在每一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中,在每一个乡村振兴的战场前沿,在每一处科技攻关的实验室里,党员先锋队的身影都如磐石般屹立。这份“大”是攻坚克难的底气,是迎击风浪的压舱石。党员们用行动诠释了“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的先锋本色。正是依靠这种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中国才能在一次次重大考验面前化危为机,在波澜壮阔的现代化征程中不断书写新的篇章。

  结构之“优”,是吐故纳新永葆活力的奥秘。当2303.6万名党员年龄在35岁以下,当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者超过半数,当“高知识群体”党员持续增长,我们看到一个政党在主动塑造自己的未来。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这些趋势性变化绝非偶然。它深刻回应着中国式现代化对执政骨干提出的时代要求。这份“优”是面向未来的主动布局,是党在思想、组织、人才上自觉“升级”的鲜明体现。青年党员们带着新知识、新视野、新思维,正源源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蓬勃朝气。他们的奋斗足迹遍布科技前沿、乡村振兴一线、社会治理末梢,成为推动国家发展进步的强劲引擎。

  根基之“深”,是执政大厦稳固的基石。525.0万个基层党组织,如同深深扎入中国社会土壤的根系网络。从繁华都市的楼宇社区,到偏远山村的田间地头;从实验室的攻坚小组,到生产车间的创新工位,党的组织触角无处不在。这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以穿透“最后一公里”,直抵亿万人民心间。这份“深”确保了党与人民血脉相连、呼吸与共。基层党支部是党联系群众的“神经末梢”,是感知社会冷暖的“末梢神经”。正是通过这庞大的组织网络,党的意志才能转化为亿万人民的自觉行动,人民的诉求才能及时通达党的中枢,形成治国理政的良性循环。

  数字无言,却如一面明镜,映照出一个百年大党何以风华正茂、何以引领一个古老民族走向复兴的深层逻辑。从最初50多名党员到今天10027.1万党员的伟大跨越,数字的每一次增长、结构的每一次优化、根基的每一次夯实、纪律的每一次严明,都是党在时代大潮中自我革命、自我超越的坚实足迹。

责任编辑:吴柯稼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