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泾河评论

“民”字为先 当好为民服务“四大员”

发布时间:2023-12-13 19:39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庄浪县委组织部 杨超 字体: [ ] [ ] [ ]

  近日,中央主题教育办印发通知,要求把学习推广“四下基层”作为第二批主题教育的重要抓手。基层是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建立血肉联系的主阵地,广大党员干部要接续传承“四下基层”的优良作风和工作方法,当好为民服务“四大员”,让“四下基层”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当好聚力于民的“宣传员”。1936年10月,红军战胜艰难险阻完成了伟大的长征,毛主席用“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概括了这一伟大壮举。长征沿途横跨十一省,期间广泛宣传共产主义和党的群众路线,得到广大群众赤诚相待和极大回响,深得民心。可见,政策宣传是贴近民心、赢得人心的“黏合剂”。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借鉴“长征宣传队”精神,当好保持党和人民血肉联系的“贴心人”。要创新宣传形式,采取“开班讲学”、“送课上门”等形式进行宣讲,让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要搭建宣传平台,把乡村舞台变为“政策舞台”,把政策条款、文件术语、政治话语转化为群众语言,用白话、俗话、土话把大道理讲明白、讲透彻。要精炼宣传内容,提前做好备课,把政策烂熟于心,做到善于宣传更善于解读,确保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一系列群众关心关注的方针政策深入人心。

  当好问计于民的“调研员”。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寻乌调查》《反对本本主义》……这些历久弥新、至今仍熠熠生辉的经典名篇,无不建立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回顾我们党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到,只有坚持和加强调查研究,才能让党的各项决策更加符合客观实际,党的事业才能蓬勃发展。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练好调查研究的基本功,着眼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沉下心来听群众的心声,既要听群众的顺耳话,又要听逆耳言,真正把群众的创新经验总结出来,把群众面临的困难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的意见反应上来。要抓实调查研究成果的综合运用,将调研成果及时运用到科学决策和实际工作中,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水平治理的有效举措。

  当好心系于民的“调解员”。1988年12月,习近平同志在霞浦县委党校参加首次“地县领导接待群众来访日”活动,受理各种问题86件,其中12件当场答复解决,其余问题要求相关部门在一个月内处理完毕。并在宁德地区将各级领导建立群众接待日制度化,如此工作作风和办事效率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欢迎和称赞。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落实好“社区双报到”、“群众接待日”等工作机制,畅通咨询、建议和求助渠道,实现群众诉求有呼即应。要做好“回访问效”后半篇文章,定期通过电话回访、入户回访等方式进行跟踪问效,对群众提出异议的再次进行调查核实,直到问题彻底解决,切实做到信访接待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真正架起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的“连心桥”。

  当好取信于民的“服务员”。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指出,“基层是第一线,也是前线,也是火线”。刚到宁德工作,他就沉下身子到基层调研,用一个月的时间就走遍闽东9县,多次在基层开展现场办公,在探索解决闽东贫困地区的发展问题中提出“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的脱贫理念。实践充分证明,国家之本在基层,只有基层稳固,才能保障国家发展的源头活水源源不绝。新征程上,党员干部要利用好“一线工作法”,在一线发现问题、在一线化解矛盾、在一线落实工作,为群众办事提供“一站式”服务,实现民生实事“项目式”推进,打通密切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要坚持重心下移,不断完善“科技特派员”、“下派村支书”、“驻村第一书记”等制度,推动现场办公常态长效,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真正以更多走心行动凝聚人心。

责任编辑:张永恒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