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党建工作

平凉市:精准施策、靶向发力,储优育强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

发布时间:2024-11-12 08:55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平凉市委组织部 字体: [ ] [ ] [ ]

  今年以来,平凉市大力实施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储备培育行动,聚焦选拔储备、联系培养、管理使用,着力培养一支“双好双强”村级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为高质量做好下一轮村“两委”班子集中换届做好组织准备。

  全方位安排部署。按照省委组织部《关于做好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养储备工作的通知》要求,督促指导各县(市、区)精心研究制定工作方案,成立由县(市、区)党委书记担任组长,组织部、社会工作部、农业农村局等部门为成员的村党组织书记培育储备工作专班。由县(市、区)委书记带头、102名县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包联乡镇,亲自带队驻村摸底排查,压紧压实责任,确保稳步推进。各县(市、区)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全面部署,督促乡镇党委召开党委(扩大)会议、专题会议327场次,县(市、区)党政班子成员采取集体座谈、个别谈话、入户走访等方式,集中利用2个月时间深入包联乡镇全覆盖开展摸底排查,对拟定人选进行综合研判,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补充“新鲜血液”。

  拉网式摸底排查。严格落实“四下基层”工作要求,在深入摸排1456个村班子运行、矛盾问题的基础上,与各村包村干部、“两委”班子成员、党员代表和群众代表进行专题座谈、民主测评等方式,详细了解各村党组织建设、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以及后备力量培育储备等工作开展情况。注重从乡村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返乡创业大学生、优秀年轻农民党员、退役军人等致富带头人中发现优秀人才,根据年龄、任职能力、文化程度、从事行业等情况,综合考虑村情实际和储备要求,综合分析研判,确定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初步人选3183名,村均达到2.19人,其中现任村“两委”成员522人,本村致富能手1436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582人,本乡本土大学生488人,退役军人155人,既达到了数量,又保证了质量。

  严标准确定人选。坚持以事选人、择优选人,从政治素质、履职能力、道德品质、培养潜力、年龄学历等方面细化人选资格条件,严格按照组织推荐、党员群众推荐、个人自荐、村级考察初审、乡镇评估复审、县级备案入库的“三荐两审一备案”程序,确保把政治素质好、能力素质优、群众基础好、带富能力强的人选纳入到后备力量队伍中。着力打破地域、身份、资历、行业界限,以乡情乡愁为纽带,通过广发招贤纳才公告、开展“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归雁工程”等,“挖”回具有大学学历、创业经历、干事阅历的优秀人才167名。会同纪委监委、政法、社会工作、公安、法院、检察、民政、信访等部门单位,对后备力量初步人选进行资格联审,平均年龄33.7岁,35岁及以下2062名、占比64.8%,大专及以上学历3043名、占比95.6%,调换不适宜人选28人,坚决将不符合条件人员挡在后备力量门外。

  多渠道帮带培养。对确定的后备力量,乡镇党委利用“中秋”“国庆”等时机开展在外人才回乡、季度学习观摩等活动,逐人进行谈心谈话,帮助消除顾虑。大力实施村干部学历提升计划,加强与省内高校衔接沟通,291名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报名学历提升。将后备力量纳入基层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围绕党的建设、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内容,结合农民党员进党校集中轮训,对696名后备力量进行培训。依托县乡村三级资源,安排341名后备力量到产业园区、合作社就职就业,推荐121名后备力量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助理、公益性岗位提前入村“试岗”,乡镇班子成员、驻村第一书记作为“导师”进行帮带,组织在跟班学习中结对子、在设岗定责中搭台子、在专题培训中换脑子,确保后备力量尽快锻炼成才。目前,全市累计召开各级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座谈会2673场次,走访调研4.8万人次。

责任编辑:吴柯稼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