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要闻

以“新”换“心”助蝶变——平凉市城市更新行动正当时系列报道之二

发布时间:2022-11-13 10:29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平凉日报 字体: [ ] [ ] [ ]

伴随着精心的“打磨”和“美颜”,老旧小区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实现“逆生长”,整洁美观的外墙、厚实平整的路面、方便时尚的电梯、四季皆景的小区广场……

今年,在平凉中心城区已改造完成的13个老旧小区一改往昔的黯淡斑驳,修缮一新,亭台楼阁,处处风景,居民休闲娱乐,好不惬意。平凉持续深化文明城市创建,以城市更新为抓手,全面补齐中心城区短板弱项,打造功能完善的品质之城,在完善老旧小区居住功能、提高安全防范能力、优化人居环境、提升服务水平、改善老旧小区生活品质等方面不断发力,给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让他们感受到了“幸福来敲门”的喜悦。

 

“颜值”:老旧小区实现“逆生长”

 

城市发展日新月异,然而老旧小区却在发展的脚步中略显疲态。老旧小区改造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是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贴心工程。

“看,楼面装上了保温层,过去坑坑洼洼的路面变得平坦宽敞,休闲小广场翻建得这么新、这么好看……”铁路小区居民赵小晨领着记者在居住了20多年的铁路小区转悠,对新环境的每一处变化都津津乐道。

让居民点赞的,除了环境变化,还有民生服务设施的提升完善。

修建于1995年至2000年的铁路小区,共有36幢住宅楼、1784户居民,属于平凉城区的超大型住宅小区。随着20多年时间的推移,往日的风采一点一点黯淡下来,基础设施落后且年久失修,楼体外墙斑驳破败,绿化带杂草丛生,道路低洼不平,便民设施匮乏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居民的幸福感不断降低。

2022年崆峒区将铁路小区纳入老旧小区改造计划,社区广泛征集居民意见、收集民情民意并进行汇总,通过实地查看,对老旧小区更新方案进行设计,小区的更新拉开帷幕。通过雨污水管网改造、道路场地铺装硬化、绿化亮化提升、海绵城市设计、完善配套设施、物业管理用房及自行车棚改造、弱电线路改造、环境整治、安防系统改造等,昔日的“脏乱差”小区一跃成为“洁净美”的幸福家园。

“小区改造后,整体环境的确上升了,道路更平坦了,楼体外墙更美观了,安装了门禁系统,现在住着确实舒心、安心。”居民张成功如是说。45岁的张成功算是这里的“老”居民,他告诉记者,自己工作分配后就住在这里,如今他的孩子也上高三了,还是住在这里。他说:“之前我有更换住宅的想法,现在小区和新小区一样,我也不用换了,这些钱省下来以后旅游。”

崭新的座椅、修葺一新的凉亭等公共娱乐设施齐全。居民们在这里锻炼休闲,整个小区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记者注意到,小区还进行了海绵城市改造,绿化地带的道路用透水砖进行铺设,绿地打造采用的是下沉式,可以削弱降水峰值对小区排涝造成的影响;还可以有组织地汇集雨水,补充和节约绿地灌溉用水。

小区居民纷纷表示,现在感觉整个小区都敞亮了、干净了,原来的异味也变成了草木的清香,住起来更安心更舒适了,大家都对改造成果非常满意。

“这个小区干净整洁了,亲戚朋友过来走访,再不会因为小区破旧而不好意思了,儿女回来都觉得很自豪,女儿还专门发了个朋友圈,说你看我爸妈小区好漂亮。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幸福感。”铁路小区居民齐小玫说。

修建于2000年左右的电力西苑小区历时数月改造迎来如今的“华丽变身”,从地面坑洼、楼道黢黑到如今生机盎然的景象,一切都呈现崭新的模样。

电力西苑小区,历经岁月变迁,无论从基础硬件设施还是便民文化设施,都已无法满足居民的需求。而车辆乱停乱放、道路低洼不平、基础设施老旧等小区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今经过改造的这个小区,路面干净整洁,环境日渐整洁美丽,共建共享的文明氛围也愈发浓厚。

今年,崆峒区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13个,累计投入资金约1亿万元。惠及居民3280户,总改造建筑面积约23.5万平方米,极大地改善了老旧小区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居民满意度得到很大提升。

 

“里子”:改到百姓的心坎上

 

以民主为底色的“改造意见征询”是此次旧楼改造最鲜明的特色。

为此次老旧小区改造,崆峒区住建局成立了工作专班,每个小区改造前,都委托社区在小区内发放《小区项目改造方案征求意见书》,将项目内容、规划设计等事项向群众公开。“改不改”“改什么”“怎么改”,让群众说了算。此举凝聚起了共识,从“要我改”到“我要改”,居民支持改造、参与改造的热情被充分激发出来,切实将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改到百姓的心坎上,让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原地升级。

老旧小区改造,要让改造后的小区“好看”更“好住”。

“不光改‘面子’,更要改‘里子’。”崆峒区住建局有关负责人说,本轮小区改造主要集中在住宅楼改造、小区内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改造3个方面,基础类应改尽改,完善类、提升类因地制宜、按需改造。“我们从实际出发,凝聚共识、形成合力,通过老旧小区改造让发展更有质量,让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说起老旧小区改造带来的好处,对“老”居民来说最真实,也最直观。陈玉龙从乡镇调到平凉后,购买了邮政局柳树巷小区的房产。说起这套房产,他很是骄傲:“我一个农村的孩子终于在城里有家了,而且楼房很宽敞很明亮。”但是随着时光流转、岁月更迭,作为平凉中心城区建设较早的小区之一,柳树巷小区逐渐变得破败不堪。特别是近几年,屡屡漏雨的楼顶让他头疼不已。他先后自费修理了3次楼顶,每次花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今年小区改造后,小区内的路拓宽了,绿化也提升了,楼体外墙不仅增加了保温层,驼色与黑色的配色也显得更加亮眼。说起老旧小区改造带来的好处,陈玉龙说:“楼顶不漏了,厨卫间下水也改造了,感谢党和国家带来的好政策。”

社区电力设施,是很多老旧小区共同的“痛点”。

“强电空中飞线”“弱电蜘蛛网”是老旧小区普遍存在的现象,且多为上世纪建设,各种光缆、电话线等也纷纷接入老楼的楼道内,导致单元内各种弱电线凌乱不堪,新的和老的、正规和不正规的线路交错混杂在一起,使楼道内线路变得杂乱无章,不利于区分和管理,影响楼道环境,并形成很大的安全隐患。

“以前小区内,到处都是各种松松垮垮的线缆,现在统一归纳好,看着清爽多了!”电力东苑小区的居民李雷欣喜地告诉记者这一变化。让该小区发生清爽“蝶变”的重要因素,是旧楼改造中的弱电改造项目。

记者现场看到,该小区线缆整齐有序、牢固安全、美观协调。工程人员在改造中,对原有线网进行了梳理,将废弃弱电线拆除并在不损坏原线路的情况下,对随意搭挂、缺乏固定的弱电进行固定,对较多线路进行统一绑扎,整治后的弱电线变得整齐有序,小区形象提升明显。

随着老旧小区“老龄居民”人数的不断增加,小区的适老性低、老年人出行和活动困难等问题也日益显著。在老旧小区改造的过程中,宜居、适老化改造被视为重中之重。

为解决老小区高层电梯问题,崆峒区积极探索符合平凉市实际的住宅加装电梯模式,一手托两家,一边托“建得起”,另一边托“租得起”,既解决了老年人出行难,同时破解了老楼加装电梯的资金瓶颈、技术瓶颈以及后期运营服务的瓶颈,使这项惠民工程能推得开、落得实。看着拔地而起的崭新电梯,住户难掩笑意,从外面回来进单元门之前都会不自觉地多瞅两眼。在平凉一中家属院五号楼1单元,记者远远地就看到一部电梯,钢架构成,外观与楼体颜色相同,方便又时尚。“我家住6楼,这几年我腿脚不好,走楼梯感觉很吃力,现在好了,一部电梯直达家门。”居民玉兰说。退休老教师和家属们终于圆了电梯梦,上下楼一键直达,直夸太方便了。

适老改造,在老旧小区改造中从“高配”变为“标配”。今年,40部电梯的加装为中心城区老旧小区的老年人出行提供了方便。此外,记者还注意到,在老旧小区的改造中,一些小区还增加了栏杆扶手、坡道、台阶踏步、休憩椅等设施,以满足老年居民休息、散步、运动、健身的需要。让老年人老有所乐、老有所养。

越来越多的群众,正在老旧小区改造带来的红利中,迎来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的生活。

 

“方子”:社区管理模式解锁治理“密码”

 

改造好的老旧小区如何管理?以便更好地助力巩固改造成果,避免脏乱差的回潮?

据了解,崆峒区对改造后的小区,全面推行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核心,整合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等多方力量参与的“四位一体”社区管理模式,落实物业管理措施,巩固改造提升成果,防止先改后乱。

崆峒区住建局有关负责人说,对于同一改造片区内物业管理分散或无物业管理的,鼓励在土地权属不变、产权性质不变、载证面积不变的前提下,打通围墙,由“小物业”变“大物业”,通过规模化经营降低成本,提高物业服务质量。原主管部门或产权单位管理的老旧小区,继续由主管部门或产权单位提供后勤式管理,并逐步向专业化、市场化物业管理过渡。无物业管理、无主管部门的“三无”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完成后,具备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管理服务条件的,由街道社区指导成立业主委员会,选聘物业服务企业实施物业管理。对规模较小,暂不具备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管理服务条件的小区,由社区居委会组织实施环境卫生、秩序维护、维修管护等基本物业服务,管理维护费用由小区业主共同承担。

针对老旧小区没有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情况,崆峒区政府要求改造后的老旧住宅小区物管单位,要督促业主严格按照《平凉市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交存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确保小区长久维修。

从理念化为行动,让愿景变成现实。旧楼改造中的一个个“好点子”“好行动”,解锁了治理“密码”,让居民充溢着满满的幸福感。

 

责任编辑:蔡 睿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