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才工作

华亭市:建强乡土人才队伍助推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5-04-23 15:25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华亭市委组织部 字体: [ ] [ ] [ ]

  华亭市坚持将人才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深入推进“人才赋能”工程,着力建强乡土人才队伍,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精准供需引才聚智。坚持将人才链嵌入产业链,围绕平凉红牛、华亭核桃、设施蔬菜、中药材等全市重点产业链条,精准摸清乡村振兴人才需求,建立农业工程、动物医学、草学等急需紧缺人才专业目录,深入开展“双招双引”活动,去年以来共引进农业农村、自然资源、教育卫生等领域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75人,为乡村产业发展蓄足人才“源头活水”。立足“麝”产业特色,加强高层次人才智库建设,建成林麝产业园学研服务中心和专家工作站,柔性引进高层次专家人才10名,常态化提供疫病防治、麝崽繁育、活体取香等技术服务指导,持续推动林麝产业延链增效、联农带农,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致富500余人。聚焦全市农业产业发展,深化产学研合作,促成6户企业与甘肃农业大学、省科学院生物科研所等高校、科研机构达成合作意向,1户企业被认定为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技小院”和省级专精特新企业,为乡土人才搭建科创平台。

  定向培训育才增智。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坚持把培训内容与人才需求、产业发展相结合,通过专家授课、观摩学习、实地操作、现场指导等方式,近三年累计培训乡镇干部、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以及农民群众1.3万余人,培育高素质农民617人,引导职业农民在各自领域发挥特长。注重拓展乡土人才就业创业渠道,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开展中医中药、家政服务、文旅康养等农村技能人才培训2106人,助力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稳步增收。紧盯循环农业、高效养殖、设施蔬菜和林果栽培等方面人才需要,选派51名专业技术人才赴陇东学院、甘肃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地参加技能培训,培养带动一批引领产业发展的“土专家”“田秀才”。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注重吸收退役军人、致富能人、返乡创业人员进入村级班子,不断优化村“两委”班子整体功能,组建成立村级集体公司11个,探索建立集体创收奖励机制,2024年村均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2.2万元,以业成才、以才兴业的格局加速形成。

  一线实践用才赋智。注重“输血”“造血”并重,加强乡村振兴人才资源供给,深入开展科技、医疗、教育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持续放大帮扶效应。组建中药材、核桃、红牛等技术服务队5支153人、科技特派员队伍135人,全覆盖式开展联产业、联基地、联项目、联乡镇、联合作社“五联”活动64场次,下沉一线指导、带动农户应用新技术;持续推动县域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乡村,组建乡土名医专业团队16个,进村进社开展“团队基层行”活动19次,驻点帮扶培育乡村实用人才110名,助力基层卫生院开展新技术、新项目47项,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得到稳步提升;不断优化教师资源配置,组织76名教师参与城乡教师交流轮岗和帮扶支教活动,促进城乡教师有序交流。建立重点产业链专班和技术团队,紧盯产业短板瓶颈,深化与市农科院等院地合作,积极开展科技攻关和高新技术集成应用。近三年累计评聘农民技术员523人,评审农民职称128名,推荐评选平凉市乡土人才9名,充分营造了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氛围。

责任编辑:吴柯稼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