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硬核”作风答好时代考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风建设是永恒课题,要标本兼治,经常抓、见常态,深入抓、见实效,持久抓、见长效。”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正是新征程上加强作风建设的“再整装”,广大党员干部要以 “硬核” 作风直面时代考题,书写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优异答卷。
以学铸魂,在深学细悟中校准作风建设“方向标”。作风之形,思想为本。中央八项规定颁布以来,从细处入手、向实处着力,以“小切口”撬动“大变局”,从遏制“舌尖上的浪费”到整治“车轮上的铺张”,党风政风焕然一新。但是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倘若思想深处的堤坝筑得不牢固,行为走偏、作风不正也就在所难免。思想的问题,须依靠思想武器来解决。党员干部要拿出“皓首穷经”的钻劲,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推动铁规矩、硬杠杠“入脑入心”。要牢固树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的思想意识,通过“沉浸式”课堂、“解剖式”研讨、“情景式”教育,认真学习警示案例,从“案中事”察觉“身边险”,以“他人病”扫描“自身痛”,在思想深处筑牢纪律“防线”和思想“堤坝”。
以查明向,在刀刃向内中深挖作风问题“病灶点”。“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查摆问题是作风建设的重要环节,党员干部要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全面深入查找自身在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避免“雨过地皮湿”的表面文章。要以“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思想自觉,勤掸“思想灰尘”,多思“贪欲之害”,常破“心中之贼”,厚植“吾日三省吾身”的行为自觉,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这把标尺时时衡量自身言行举止是否妥当、思想作风是否出现偏差,自觉把铁的纪律刻印在脑海中、体现在行动上。要建立问题清单,从调查研究是否存在“盆景式走访”,到会议活动是否存在“超时超限”,再到公务接待是否存在“隐形变异”,逐项对标对表,深挖思想根源和制度漏洞,实现从“就事论事”到“系统施治”的转变,精准找到作风问题的“病灶点”。
以改促效,在标本兼治中构建作风转变“长效链”。“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 整改落实是检验学习教育成效的“试金石”,群众评判是衡量作风转变的“晴雨表”。若把整改当作“走过场”,对“文山会海”“调研走秀”等问题只做“表面手术”,迟早会“旧病复发”。党员干部要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既要拆除“违规楼”,更要筑牢“制度墙”。要紧盯问题清单,建立动态跟踪机制,对查摆出来的问题实行台账化管理、项目化推进,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逐个击破“硬骨头”,逐项攻克“拦路虎”。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通过强化理论武装、完善监督体系、创新考核机制等举措,将作风建设纳入绩效考核、干部选拔任用等工作中,以“滴水穿石”的韧劲,推动作风建设从“集中整治”向“常态长效”转变,让清风正气在基层一线生根发芽、枝繁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