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党风政风持续向好
近日,党中央作出决定,自2025年全国两会后至7月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决定党和国家事业成败。广大党员干部要聚焦主题,牢牢把握学、查、改等关键环节,坚持学与查结合,查与改并进,推动党风政风持续向好,确保学习教育取得实效。
以学为先,让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思想更深处扎根。唯有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行动上才能自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从改进调查研究到精简会议活动、切实改进会风,从精简文件简报、切实改进文风到规范出访活动,从改进警卫工作到改进新闻报道,从严格文稿发表到厉行勤俭节约,中央八项规定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局”,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一振,迎来“八项规定改变中国”的新气象。在学习教育中,要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健全完善“即时化+专题化+常态化”学习机制,通过读书班、“三会一课”、专题讲座、集中研讨、线上学习平台等多种形式,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组织围绕八项规定精神实践展开讨论,激发思想碰撞,确保对八项规定精神学深悟透。要聚焦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的典型问题,加大督查通报力度,建立“警示教育+家风建设”双轨机制,组织党员干部参观廉政教育基地,用理论上的清醒推动政治上的坚定,让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地生根、化风成俗。
以查为要,让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作风更深处漫溯。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从严肃整治“舌尖上的浪费”“会所中的歪风”“车轮上的铺张”“节日中的腐败”,到深入治理高档小区“一桌餐”、调研考察搭车旅游等“四风”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正是敢于直面问题才能够刹住一些曾被认为难以刹住的歪风邪气,解决一些长期没能解决的顽瘴痼疾。在学习教育过程中,要充分运用纪检监察、巡视巡察、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督促检查、调查研究、信访反映等途径,全面深入查找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方面存在的问题。要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对查摆出来的各种突出问题分类解决;能短期解决的,必须立行立改、马上就办,办就办好;需要长期推进的,要制定整改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和责任人,“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分阶段推进并验收,使作风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要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如“四风”问题、基层减负等,通过明察暗访、专项检查等方式,深入查找问题,善于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大数据分析、信息化平台等,提高监督的精准度和效率,让干部作风问题无所遁形。
以改为重,让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实践更深处结果。改是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整体布局的兜底工程,是针对查摆出的问题,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使作风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要坚持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整治什么问题,始终牢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把屁股端端正正地坐在老百姓这一面,定期深入企业、社区,把基层干部群众急难愁盼的事情一件件干好、一茬茬推进、一步步落实。要严格执行《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对“调研扎堆加重基层负担”现象,建立调研计划统筹报备机制,对“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规范政务App使用标准,划清“必要留痕”与“过度留痕”的界限,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走到群众中去谋发展、抓落实。要将遵守八项规定情况纳入干部绩效考核体系,设置具体量化指标,把干部作风表现与晋升、奖励挂钩,让学习教育成果落地生根。要坚持开门教育,让群众参与监督、评价成效,真正把问题清单变为群众的满意清单,用沾泥土、带露珠的实绩赢得民心。
上一篇: 从“两会通道”看大国自信
下一篇: 把“民生愿景”变为“幸福实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