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泾河评论

以正确政绩观推动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5-02-14 15:35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华亭市委组织部 王秀琴 字体: [ ] [ ] [ ]

  全国组织部长会议强调,以正确政绩观推动高质量发展。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是领导干部的为政之德、从政之道、施政之要,既事关干部健康成长,更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组织部门作为管党治党、选人用人的重要职能部门,必须采取务实举措,引导广大干部深刻理解、全面把握“政绩为谁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的根本问题,端正干事创业方向,鼓足担当作为干劲,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锤炼党性修养,拧紧干事创业总开关。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现实中,一些领导干部急功近利、盲目蛮干,搞“数字政绩”“虚假政绩”,究其原因是思想根子上出现问题。组织部门要督促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重要论述,悟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思想深处解决好“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怎样树政绩”的问题。要把强党性与严党纪贯通起来,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引导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以严明纪律推动践行正确政绩观。要把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作为党校培训的必修课程,重点加强党政正职、年轻干部的教育培训,引导干部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并运用先进典型引导党员干部见贤思齐、担当实干,自觉做正确政绩观的践行者和引领者。

  突出实干实绩,树牢选贤任能风向标。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全面深化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挑战性更加凸显,对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党员干部提出了更高要求。选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样的人,就是倡导什么样的政绩观。组织部门要牢固树立重担当、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把可塑性强、成长性好的干部,有组织有计划地放到改革发展稳定第一线、重大任务重大斗争最前沿去磨炼,不断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要经常性深入推动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等实践一线蹲点调研,了解掌握干部现实表现和工作实绩,切实把考人与考事结合起来,真正把既有本事又干实事、既有政绩又有政声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要大力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以实干实绩实效推动各项工作向中心聚焦、为大局聚力。

  紧盯精准科学,用活考核考察指挥棒。高质量政绩考核是引领干部干事创业的“风向标”,也是判断干部履职尽责的“晴雨表”。组织部门要加强和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下大力气纠治“政绩工程”“面子工程”“新形象工程”,针对不同领域、不同部门、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考核对象,按照“定性+定量”“数量精+质量高”“多维度+加减分”相结合原则,完善差异化考核指标体系,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考察干部政绩。要坚持定性与定量兼顾、平时与年终衔接、考事与考人结合,将考核结果与提拔重用、职级晋升、年度考核等挂钩,对在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生态保护等重点工作中挑大梁、扛重担的干部作出综合评价,引导激励干部真正把正确政绩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增强考核的导向性,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职级晋升、评优记功的重要依据,为干部立起践行正确政绩观的实践标尺。

  坚持严管厚爱,打好激励约束组合拳。有什么样的用人导向就有什么样的政绩导向,既从严要求、从严管理、从严监督,也崇尚实干、带动担当、加油鼓劲,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组织部门要坚持把干部监督贯穿选人用人全过程,严格落实“凡提四必”、干部任前资格联审等制度,严把动议和分析研判、民主推荐、考察、讨论决定、发文任命等流程,规范整理、如实记录干部选任过程中的重要情况,健全全程纪实制度,实现过程可追溯、可倒查,坚决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带病上岗”。要全面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把开展澄清正名、打击诬告陷害作为激励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关键举措,对反映党员干部的信访举报和问题线索,稳慎做好调查核实,依纪依规分析认定,该容的大胆容、该纠的及时纠。要健全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有序推动项目人员入编,分期分批次解决乡镇干部夫妻两地分居问题,进一步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

责任编辑:吴柯稼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