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泾河评论

加强和改进作风需从改进调查研究做起

发布时间:2025-07-08 17:50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庄浪县委组织部 魏伟 字体: [ ] [ ] [ ]

  中央八项规定第一项就对改进调查研究提出要求,充分彰显出调查研究作为我们党传家宝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问答工程要一以贯之》一文中强调,调查研究千万不能搞形式主义“蜻蜓点水”式、“钦差”式、“被调研”和“嫌贫爱富”式调研。扎实推进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党员干部应练好调查研究的基本功,从改进调查研究做起,持之以恒加强和改进作风。

  践行群众路线,不搞“蜻蜓点水”式调研。“座谈一排排、出行一串串、吃饭一桌桌”“坐在车上转、隔着玻璃看、顺着彩排走、对着稿子念、拿上材料撤”的调研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让基层不堪重负。要坚决避免浮在上面,务必扑下身子,坚持搞真正的调研,务必把为群众解决问题摆在首要位置,自觉坚定实事求是信念、增强实事求是本领,不仅“身入”基层,听汇报、看材料,还要“心到”基层,听真话、察实情,把情况摸清、问题找准、对策提实,注重调研成果的转化,防止“调”而不“研”、“研”而不“用”、“用”而无“效”,真正把调查研究的过程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过程,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注重方式方法,不搞“钦差”式调研。现实中,部分党员干部调研前文件先行、电话先行,搞“材料式”调研,不到现场、不下基层,通过要材料、要数据编造调研报告,有的甚至搞“甩手式”调研,将调研报告直接“甩”给调研对象,尽显敷衍、只图交差。有的在调研中端着架子、耍着派头,与干部群众交流缺乏耐心,听取问题建议敷衍了事,反映出官僚主义作风仍存、群众观念淡薄的深层次问题。杜绝党员干部“钦差”式调研,核心是破除官僚主义,将调研从“调演”变为“解题”,多采取“无陪同、无接待、无身份”的“三无调查法”,真正深入群众、直面问题,及时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将调研结果从“纸上”落到“地上”。

  提高自主性,不搞“被调研”。做决策要靠调查研究找依据、破难题要靠调查研究找答案、抓工作要靠调查研究促落实,调查中要有主见,要完全独立自主,要善于控制局面,听调查对象介绍情况,头脑要清醒,没有搞清楚就一定要坚持问下去,不要稀里糊涂跟着别人的节奏走,防止“被调研”。要在调查的基础上深化研究,善用“解剖麻雀”的方法,去伪求真、去粗存精,分类研判、总结归纳,抽丝剥茧发现“病灶”,坚决杜绝带回一堆材料、写个报告了事的情况。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有的放矢提出符合实际的对策建议,做到言之有据、言之有理、言之有度、言之有物,真正将调研成果转化为为民解忧的“良方”。

  选好典型,不搞“嫌贫爱富”式调研。调研工作出发点是为推动工作管用、为科学决策管用,目的是解决具体问题,但部分调研往往选取“明星点位”“调研样板间”和“走访打卡点”,而一些存在真问题、真需求、具有典型意义的点位无人问津,导致调研发现不了真问题。提高调研质效,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增强问题意识、问题导向,多看问题多、困难多的“角落”,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同时要提升调查研究本领,改进调研方式,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充分借助数字化手段,提高调研效率,避免对企业和基层的过度打扰,俯下身、沉下心,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真正发挥调查研究应有的作用。

责任编辑:吴柯稼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