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管理”到“服务” 答好民生温暖答卷
近日,全国多地持续高温,酷热难耐。郑州在地铁站开放35处人防便民服务点作为纳凉点为市民提供安全、舒适、便利的避暑纳凉环境,市民在此弹琴、下棋、聊天......这些颇具松弛感的画面,让人感受到夏日“清凉”。与此同时,保洁阿姨蜷缩在厕所角落休息的照片映入大众视野,“给保洁人员设立一间休息室”的话题在社交平台被广泛讨论。在网友们的呼吁和努力下,目前深圳、上海、杭州等地已开展实践,为保洁员们争取一个和清洁工具们区分开的“独立人空间”,让每个辛勤付出的个体都能在城市中寻找到温暖的归属。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多办顺民意、惠民生、暖民心的实事,扎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地铁作为人流量大、环境舒适的公共场所,利用既有空间设立避暑纳凉点,是“花小钱办大事”的民生智慧,也是城市“以民为本、应民所需”的温情实践。深圳、上海等地迅速响应,设立保洁员休息室,并邀请保洁员参与到休息室的选址和功能设计中来,当他们提出“希望有热水壶和针线包”的时候,有关部门马上落实,这种从“管理”到“服务”的角色转换,让政策不再是冷冰冰的文件,而是有温度的民生答卷。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民生要跟着民声走,只有见民之所见,听民之所诉,行民之所愿,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和认可。将民生愿景转化为幸福实景,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持续创新。党员干部要下基层,进万家,深入理解民众需求、全面提升民生保障水平以及创造性地解决民生领域难题,不断推进社会全面发展,确保每个人都能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共享幸福生活。
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当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把人民期盼当作干事创业的“出发点”,始终牢记“人民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以初心为笔,以使命为墨,绘就人民群众满意答卷。
上一篇: 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 在防汛救灾一线彰显党员先锋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