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泾河评论

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5-08-12 15:25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崇信县委组织部 党玉萍 字体: [ ] [ ] [ ]

  第14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文章指出,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这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是时代的号角——开放是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封闭只能自困于时代洪流之外。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关起门来搞建设不可能成功”。回望历史,张骞出使西域,揭开丝绸之路的历史序幕,用双脚改变了世界;郑和七下西洋,传播了中华文明,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和经贸往来,为世界航海事业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但近代的闭关锁国,却使我们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骤然跌落于西方坚船利炮之下。历史和现实都充分表明,人类的现代化进程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相互重叠、相互交织。不对外开放,中国式现代化不可能取得今日的辉煌成就,也不可能开创明日的美好前景。只有开放的中国,才会成为现代化的中国。

  开放绝非空洞的口号,它是需要以诚心为基石、用行动去兑现的庄严承诺。中国以“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的胸襟,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力推贸易便利化,积极履行入世承诺,在RCEP等大型经贸协定中担当关键角色,以切实行动消融隔阂。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开放成果,不断擦亮中国作为“可靠伙伴”的金字招牌。从自贸试验区的“大胆试、大胆闯”,到“一带一路”倡议下的“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中国正以制度型开放为引擎,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构建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宽领域的开放新格局,让“最大诚意”成为推动共同发展的不竭动力。

  真正的开放智慧,从来拒绝无原则的敞开大门,而是以“备豫不虞”的清醒预判风险,筑牢安全屏障。底线思维的精髓,恰在于“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当前我们面临的安全挑战空前复杂,金融、科技、数据等新型安全威胁暗流涌动。若在关键领域如核心技术、资源命脉上受制于人,则无异于将发展命门交予他人之手。我们要不断完善国家安全审查机制,在制度型开放中牢牢掌握规则对接的主动权,坚决抵制单边霸凌,在开放合作中过滤风险,捍卫国家核心利益。

开放事业如一条奔流不息的大河,既需要高瞻远瞩以导其流,亦需以真诚互助增其势,更需以坚固堤防护其安,如此才能汇聚成不可阻挡的浩荡潮流。面向未来,我们当继续以“进行时”的奋斗姿态,将“在开放中汲取力量,在变革中开辟新局”的深邃智慧融汇于开放实践的每一步脚印里,让这条承载着民族复兴梦想的开放之河,终将奔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壮阔海洋。

责任编辑:吴柯稼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