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群众“口碑”浇铸事业“丰碑”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漳州市东山县谷文昌纪念馆考察时指出,衡量干部业绩好不好,关键要看老百姓口碑好不好。各级领导干部要向谷文昌同志学习,树牢正确政绩观,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真抓实干、久久为功,把丰碑立在人民群众心中。“公论自在人心”,干部干得好不好,老百姓的心中自有一杆秤,评价最有发言权。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人民至上,无私奉献利民生、扑下身子察民情、真抓实干解民忧,以工作实绩赢得群众的“口碑”,以赤诚丹心浇铸事业的“丰碑”。
潜下心来,当造福民生的“奉献者”。习近平总书记在《之江新语》一书中指出:“谷文昌之所以一直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敬仰,是因为他在任时不追求轰轰烈烈的‘显绩’,而是默默无闻地奉献,带领当地干部群众通过十几年的努力,在沿海建成了一道惠及子孙后代的防护林,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这种‘潜绩’,是最大的‘显绩’”。要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心怀“国之大者”“省之大事”和“市之要事”,既涵养“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又沉淀“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统筹好显绩和潜绩,多在“潜绩”上谋深谋实、潜心钻研,尊重客观规律和群众需求,多干利长远、做铺垫的事,多干补短板、增后劲的事,不负组织重托、不负群众期待,创造经得起人民群众和历史检验的实绩。
扑下身子,当倾听民声的“贴心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什么是好事实事,要从群众切身需要来考量,不能主观臆断,不能简单化、片面化”。民之所盼即为政之所向,要当好群众的“贴心人”,时刻心系群众,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大力践行“四下基层”优良传统,用脚板丈量短板、对话代替电话,经常下基层、进车间、跑庭院、踩田埂,详细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和急难所盼需求,准确掌握社情民意,擦亮“心中明镜”,在民事“一口清”中争取理解支持。要围绕群众的“急难愁盼”,认真倾听群众的意见,把问题找全、把矛盾捋清、把对策谋实,把准工作方向、目标和方式方法,善于抓住改革发展时机,永葆为民服务的“公仆之心”。
撸起袖子,当善解民忧的“实干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谋划推进工作,一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要做起而行之的实干派,牢记“食民之禄,担民之忧,忠民之事”,以群众满意为“度量衡”,务实功、出实招、求实效,将民生实事落到实处,办到点子上、说到心坎里、融入感情中。要练好服务群众的“内功”,秉持“空杯”“学生”心态,虚心拜群众为师、向人民学习,及时总结为民服务的经验做法,不断提升工作质效。要勇于担当作为,把使命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在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勇于挑重担子、啃硬骨头、接烫手山芋,在各自岗位上不断书写为民之志。
上一篇: 以政绩考核保障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 以正确政绩观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