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泾河评论

激发科技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发布时间:2024-02-22 10:44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静宁县委组织部 李玮 字体: [ ] [ ] [ ]

  近日,“国家工程师奖”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定科技报国为民造福理想,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服务高质量发展”。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的大背景下,科技人才是十分重要的人力资本,必须坚持人才引领发展战略地位,不断激发科技人才创新创造活力,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创造无限可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作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的重大判断。要始终遵循党管人才的根本原则,牢牢把握人才工作正确的前进方向,以严标准、高要求,密切关注对科技人才的引育工作,聚焦阻碍科技人才成长成才的重难点问题,不断完善科技人才培养机制,着力建设一支强劲的科技人才队伍。

  “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要健全完善科技人才深度参与重大专项、重要领域、重点工程的机制,让胸怀远大理想的科技人才在生产一线、科研攻关前沿摔打磨炼、“担纲领衔”,切实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科技人才提供施展抱负的“大舞台”,让有为者有位,优异者优先,树立起百家争鸣、欣欣向荣的用人“新风向”,锻造创新创造的“生力军”。同时,建立科技人才流动机制,结合科技人才意愿及市场发展需求,推动科技人才合理有序流动,最大限度激发科技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差,则人才散、事业衰,做好科技人才工作,既要“开源”也需“节流”。要关心关注科技人才所思所想所盼,在医疗、安居住房、子女就学、配偶就业、父母养老等方面积极排忧解难,帮助解决后顾之忧,让科技人才安身、安心、安业。要厚植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土壤,最大限度减少评审评比、公差会议等事务性工作,让科技人才能够将时间精力最大化用在创新创造上。要健全落实科技创新容错免责等机制,给予科技人才足够的容错空间,让人才卸下包袱、迈开步子,不断向科技高峰发起冲刺,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科技力量。

责任编辑:吴柯稼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