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泾河评论

让人民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发布时间:2024-08-12 10:25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华亭市委组织部 字体: [ ] [ ] [ ]

7月15日至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京召开,《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人民”二字出现高达48次,充分说明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美好的生活。广大党员干部要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以钉钉子精神抓改革落实,用心用情书写底色更足、成色更亮的民生答卷。

把人民情怀融入灵魂深处,书写“与民同心”的奉献答卷。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新时代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要秉持“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赤子情怀,视群众为亲人,心系群众安危冷暖,站在群众立场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成为群众身边的贴心人、知心人、暖心人。

把为民造福落到实践当中,书写“民呼我为”的担当答卷。我们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大的政绩,在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康庄道路上,注重从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代接着一代干,代代接力、久久为功,做好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民生事项。要不断破除制约“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在“高质量发展”中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让人民群众“获得感”更加强烈、“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把人民冷暖放在心坎之上,书写“纾困解难”的业绩答卷。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好的方针政策和发展规划都应该顺应人民意愿、符合人民所思所盼,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问题导向,既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主动发扬斗争精神,勇于到矛盾多发的地方开新局、闯新路,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把情况摸清、问题找准,以“滴水穿石”的韧劲、“踏石留印”的干劲,努力从群众智慧中找到破解工作难题的“最优解”,在工作实践中练就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硬脊梁和真本事,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和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不断创造经得起党和人民认可的民生实绩。

责任编辑:吴柯稼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