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泾河评论

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搭桥铺路”

发布时间:2024-07-08 10:08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崇信县委组织部 党玉萍 字体: [ ] [ ] [ ]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今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到1179万,同比增加21万,再次创下历史新高。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政策,坚持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作为重中之重。解决好高校毕业生这一重点群体的就业问题,习总书记始终念兹在兹。当前正值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关键阶段,全力以赴做实做细就业指导服务,努力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尤其重要。

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季,形成“毕业不失业、毕业即就业”的良好局面,各地各部门要着力落实落细各项就业优先政策,把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聚集多方力量,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扩大就业容量、优化指导服务,用自己的“担当指数”换取群众的“就业指数”,不断夯实民生之本。

企业是吸纳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的主渠道,企业发展有活力,吸纳就业才更有动力。拓宽就业渠道,首先要稳住企业这个“基本盘”,要进一步调整优化助企纾困政策,加强对就业容量大的民营经济、中小微企业稳岗扩岗倾斜支持,培育数字经济、银发经济、绿色经济等就业新增点。加大担保贷款、税费减免、场地安排等扶持力度,提升企业招用高校毕业生的积极性。高校要落实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主动走进园区、走进行业、走进企业,与用人单位建立日常联系互访机制,挖掘更多优质精准的就业信息。大学生之所以面临巨大的就业难题,一个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再就业时面临的用人单位普遍存在学历学校、专业、户籍、性别等各类就业歧视。为此,各级政府及其就业指导部门要主动承担起营造公平就业大环境的责任,加强就业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就业过程中存在的各类歧视,规范就业市场。

基层是高校毕业生增长本领、建功立业的舞台,也是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广阔空间。各地党委政府要不断加大政策支持、组织实施“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好政策,探索拓展“城乡社区专项计划”“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社区专职工作者”等基层岗位,鼓励更多踏实肯干、有发展潜力的青年人才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主战场、改革发展最前沿。大学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要积极转变好高骛远的求职心态,主动到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就业创业、担当作为,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个人的素质、能力是主导毕业生择业的重要因素。而大学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是大学生自身素质提高的重要地方。因此,高等院校要逐步调整课程设置,紧密结合社会需要,及时优化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持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健全就业信息平台、提高针对服务能力。持续加强校政、校企合作,推进产学研用深度结合,打造“教育—实践—孵化—转化”系统完整培育链、转化链,多方协作汇聚支持学生创业合力。各级部门也要加大扶持自主创业力度,不断完善落实好创业担保基金、创业培训补贴、创业无息低息贷款、创业税费减免等政策,真正让青年群体敢创业、易创业。

山高有行路,水深有渡舟。任务虽重,但决不能撂挑子、摔耙子,而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勇毅前行、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用心用情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切实让就业服务成为保障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坚实基础,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

责任编辑:吴柯稼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