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迹“青海足迹”写实最美“民族团结花”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青海省考察调研,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聚智慧和力量,确保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步调一致向前进。在新征程上,各族党员干部应读懂习近平总书记“青海足迹”,铭记团结奋斗的光辉历程,传承团结奋斗的精神血脉,续写民族复兴新篇章。
伟大旗帜指引方向,伟大思想凝聚力量。自古至今,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铸就了伟大的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民族工作,正确处理民族关系。新中国成立后,党确立了民族理论和民族工作方针政策,各民族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团结进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强调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等理念,鲜明提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多民族、多文化恰恰是我国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五十六个民族共同开发的,中华民族的未来也要靠五十六个民族共同来开创。”民族团结对于我们每个中华儿女来说,就像空气和阳光一样,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站在历史的坐标上,习近平总书记一次次到民族地区调研,一次次同各族群众面对面交流,在雪域高原、天山南北、祖国北疆、西南边陲等地留下饱含深情的寄语,激发我们进一步思考并深刻领悟精髓精华,积极主动地用实际行动践行“中华民族一家亲”。
“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各族党员干部要全面理解和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充分认识和理解“团结奋斗”体现出的伟大民族精神,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思想,把民族团结作为最大的群众工作来做,大力宣传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好方针、好政策、好声音,不断引导各族人民增强交融互助、共同发展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理论认同,不断激发推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政治热情。围绕把“小日子”过好、把“大梦想”成就的共同愿景,坚持走进基层,扑身一线,与各族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善用“群众思维”,善说“群众语言”,在家长里短、只言片语中发现他们“急难愁盼”,以“促膝长谈”的方式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让各民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下一篇: 以科技创新为翼助力高质量发展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