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党建工作

平凉市:党建链赋能文旅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4-07-08 15:31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平凉市委组织部 字体: [ ] [ ] [ ]

  平凉市紧扣打造全省文旅康养基地目标定位,坚持以红色领航产业链党建联建为抓手,着力在产业链上建堡垒、强功能、优服务、聚资源,推动党建工作与产业链发展深度融合。

  织密组织链,“红色堡垒”建在链上。着力建强组织。按照“一产业链条一党建联建”模式,依托全市文旅康养产业链工作专班和链主企业党组织,成立市文旅康养产业链党委,带动县(市、区)成立产业链党委7个,采取联合组建、挂靠组建、市企联建等方式,组建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14个,吸纳员工1520人、党员304人,带动产业链上下游100多家企业抱团发展。健全责任体系。制定产业链党委《议事规则》和年度《推进方案》,选派74名党建指导员驻企联络服务,构建产业链牵头部门党组织引领、“链主”企业“头雁”带动、链上企业协同推动的“1+X+N”党建联建责任体系,推动要素资源最大限度优化组合。优化运行机制。建立产业链党建联建联席会议、问题处理、走访调研、示范引领、激励表彰等五项机制,强化党群连心、抱团发展、区域协同、人才共育、信息共享五项功能,持续放大党建联建在产业链发展中的聚合效应。

  创新工作链,“组织功能”强在链上。实行阵地共享。按照党员“红色之家”、人才“培养课堂”、企业“发展基地”、服务“集合据点”定位,依托产业链成员单位、下属事业单位等阵地资源,建立党建活动阵地3个,确保企业党员员工学习有场所、活动有阵地、议事有去处。坚持活动联办。推动产业链党委书记带头深入企业党组织讲授专题党课,广泛开展党员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活动,设立党员示范岗、先锋队28个,带动企业党员职工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工作,开展各类志愿服务、爱心帮扶1500余场次。开展品牌合创。按照“市级统筹、县级创新、全域推进”工作格局,坚持多业融合,深挖资源禀赋,创新推行“非遗+旅游”、“研学+旅游”、“休闲+旅游”和“中医康养”、“温泉康养”等新业态新模式,按照“一支部一品牌”,培树形成一批立得住、叫得响、可推广的先进典型,成功创建崆峒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泾川、崇信、庄浪3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崆峒区上杨乡《践行“两山”理论以文旅康养党建联建赋能乡村振兴》入选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优秀案例。

  延伸服务链,“惠企温度”暖在链上。精心选派帮办团队。精准选派项目招引、营商服务、规划建设、安全护航、法治保障、党群共建等“红色领航帮办团”,对企业面临的资金、技术、人才、审批等困难主动上门服务,积极为产业链项目企业制定规划、实施项目、招商选资等提供解决方案,发放产业信贷资金5.56亿元,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省旅游产业发展引导资金等6510万元。精准对接各项政策。发挥党建联建桥梁和纽带作用,聚焦财税、金融、投资、消费等10个方面,承办行政审批事项54项。定期举办联建交流会、座谈会,邀请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面对面”解读答疑,推动政策兑现环节最少、材料最简、时间最短。组建党建联建智库。深入推进“一重点产业一人才工程”,研究制定《平凉市文旅康养产业链人才工程实施方案》,邀请四川大学、北京江山多娇规划院、市委党校等方面专家,建立专家服务团队,与平凉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成立文旅康养市域产教联合体,进一步推动产学研融合,举办人才培训班10场次,培训技术能手、企业员工500余人次。

  做实发展链,“资源力量”聚在链上。推动资源整合。突出发挥党建联建整合资源、抱团发展功能,综合考虑地缘相近、业缘相连等因素,推动村(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党组织开展联建,强化政策供给、要素保障和资源配置,着力构建“以崆峒山为龙头,大云寺·王母宫和关山大景区为两翼,乡村、红色、康养旅游多点开花”的发展格局。加快主体培育。扎实开展文旅企业摸底,实施“链主”培育计划,注重将产业链中的骨干型和潜力型企业发展为“链主”企业,建立目标企业培育库,督促县(市、区)做好目标企业跟踪培育和联系服务,集中优势资源打造“党建强、发展强”的行业标杆,不断提高全产业链成熟度和竞争力。积极搭建平台。围绕打造文旅康养产业集群,整合优化项目资金,实施产业链项目75个、总投资49.76亿元,储备招商引资项目39个、概算投资108.68亿元。积极发挥党建联建优势,联合举办全球旅行商大会暨平凉市文旅产业招商引资推介会,吸引国内外旅行商和文旅企业家、专家学者400多名,签约项目14个、总投资42亿元。

责任编辑:吴柯稼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