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泾河评论

强化责任担当 持之以恒为基层减负

发布时间:2025-01-11 10:03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崆峒区委组织部 贾 静 字体: [ ] [ ] [ ]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指出,要持续为基层减负,让基层干部能够用更多时间和精力来服务群众。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对统筹为基层减负和赋能作出制度性安排,释放出进一步为基层减负、为实干鼓劲的鲜明信号。组织部门作为党委重要职能部门,担负着管党治党的重要职责,要坚定扛起为基层减负的政治责任,围绕痛点、难点和堵点,深研实减,切实减轻基层负担。

  基层减负是一道暖心令,更是一道鼓励令,是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的关键性举措,是关心关爱基层干部的重要体现。近年来,一系列为基层减负、为治理能力增效的部署举措巩固生效,极大程度让基层干部的手脚从“文山会海、加码考核、填表留痕”等束缚的顽疾中解放了出来,但仍存在权责错位,事在基层、权在上级的现象,将分内工作推到基层、责任压力转移到基层,严重损害了基层治理的有效性。组织部门要旗帜鲜明反对形式主义,不折不扣推动基层减负落地见效。重点将各级单位“一把手”、党委(党组)班子成员纳入年度培训计划,通过深学细悟引导关键少数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关于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决策部署上来。

  为基层减负减的是量,增的是质,减负不是减责任、减担当、减热情,而是腾出时间、精力,更好服务群众。文件转发的速度、报表填报的厚度不是衡量干部成绩的标准,减负是让干部减掉基层“权责范围”之外的工作任务,卸下强加在基层的过重“包袱”,科学规范属地管理。组织部门要践行“四下基层”优良传统,主动下沉一线走访调研、座谈交流,俯下身子倾听基层声音,查找出现“变种”的新基层之“负”,查清“负”的根源,确保基层减负的方向不打滑跑偏。要推进基层减负效果监督问效常态化,找准减负不力、基层干部反映强烈的单位和个人,对顶风违规的予以追责问责,确保基层减负落到实处。

  基层减负的落脚点在于不反弹、不新增,需要坚持短期与长期、治标与治本相结合,融入日常、抓在经常、落在长效。组织部门肩负选贤能、育良才的重任,要推动力量往下沉,加大编制资源向乡镇倾斜力度,鲜明树立讲实干、重实绩的选人用人导向,推动干部能上能下,落实关心关爱干部措施,引导基层担责尽责,树立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要从严落实“上级机关、单位原则上不得从县及以下单位借调干部”规定,全方位做好资源、服务、管理下移至基层各项工作。要强化减负工作复盘督导,加强动态监测、实时跟踪,定期组织开展“回头看”,加大负面典型曝光力度和正面典型宣传力度,坚决防止反弹回潮、隐形变异。

责任编辑:吴柯稼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