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泾河评论

树牢为民造福的正确政绩观

发布时间:2024-10-30 20:18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平凉市委组织部 柳洋 字体: [ ] [ ] [ ]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省东山县谷文昌纪念馆考察时指出,衡量干部业绩好不好,关键要看老百姓口碑好不好。各级领导干部要向谷文昌同志学习,树牢正确政绩观,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真抓实干、久久为功,把丰碑立在人民群众心中。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要求,始终把为党尽责、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切实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不慕虚荣,常怀为民之心。国以民为本,社稷为民而立。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也是“国之重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广大党员干部作为党和国家发展的中坚力量,决不能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始终怀揣公仆情怀,践行为民宗旨,带着感情和责任为民解难、为党分忧,用个人的“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不务虚功,多做务实之事。干部干部,“干”字当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告诫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做工作自觉从人民利益出发,决不能为了树立个人形象,搞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就是要始终把宗旨意识体现在真抓实干中,把正确政绩观贯穿在干事创业里,做决定时多衡量顺不顺民意、合不合民情,办事情时多考虑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搞调研时弄清楚群众需要什么、反感什么,努力把服务群众的各项举措付诸实践、见诸行动、取得实效。

  不图虚名,恪守清廉之志。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廉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民群众对党员干部最基本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手中的权力、所处的岗位,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用的,只能用来为民谋利。广大党员干部要用党章党规党纪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增强纪律意识、规矩意识,正确处理好公与私、义与利、是与非、情与法的关系,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把清正廉洁转化为日常行为习惯,自觉接受社会各方面监督,坚决做到用权不谋私,用权不怠政,用权敢担当,用群众的民心赢得自己的官声。

责任编辑:吴柯稼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