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主题教育检视整改“后半篇文章”
当前,第二批主题教育已临近收官,检视整改进入冲刺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边学习、边对照、边检视、边整改,把问题整改贯穿主题教育始终,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对照症结所在,扎实做好检视整改工作的“后半篇文章”是主题教育事半功倍的关键所在,要做到查摆深化一层、问题整改到位、责任有效落实,确保主题教育为群众带来真正实惠。
检视整改是检验主题教育成效的“试金石”,如果心存畏难情绪,认为尾声渐近,不愿与疑难杂症硬碰硬,可能导致整改停摆、群众寒心。要有迎难而上的魄力,把项目征拆、耕地复垦等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摆上台面,让一线人员畅所欲言,寻找问题线索,一竿子插到底找出深层次问题。要主动下访,专挑群众意见大、矛盾纠纷多的地方,听基层干部和百姓倒苦水,分析是决策部署的问题,还是贯彻执行的问题,是客观因素还是主观原因,层层剥笋,找准病根。要严于律己、刀刃向内开展自查自纠、即知即改,持之以恒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觉摒弃“讳疾忌医”的错误心态,在揭短亮丑中知耻而后勇,严格落实“三对照三排查”要求,真正把问题短板找准找实、把问题根源挖深挖透,确保整改措施步步到位、切实有效。
整改成效好不好,群众口碑是试金石。有的干部检视问题一长串、落实整改一把抓,不顾群众特点、不分大小急缓,问题整改浮于表面。要直面群众需求抓整改,建立民生问题整改台账,研判重要程度,分类归集问题、推进整改。对历史遗留问题等顽瘴痼疾,要深入一线调研,厘清其中利害关系,条分缕析各个击破。要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注重方式方法,充分尊重事物发展规律、基层工作习惯、群众个人意愿,精准选题,靶向破题,以丝毫不懈怠、坚决不撒手的斗争精神狠抓问题整改,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对症良方,推动发展见行见效。
检视整改不是“搭台唱戏”,不能“曲终人散”。推进整改成果制度化长效化,落实责任才能兜住底,尤其面临点多线长面广的复杂问题时,易抱有推诿心思、侥幸心理,更不能只定任务不谈责任。要认真梳理重要信访事项,突出敏感问题、疑难复杂情况,实行“清单制+责任承诺制”,倒排工期、挂图作战,逐项推进。要把领导干部分区包片定责,同党员干部点对点衔接,创新包案、包纠纷等责任形式,推动类似问题制度化解决。要建立定期督导制度,对照任务清单开展督查,问责整改不力者,定期“回头看”,防止问题反弹回潮。
上一篇: 主题教育“收官”不“松劲”
下一篇: 学“枫桥经验” 绘幸福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