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乡土人才在广袤乡村“破茧成蝶”
在第七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强调“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让农民群众可感可及、得到实惠”。各级党组织应牢固树立“有用就是人才、人才就在身边”的人才理念,打造一支量质并举的乡土人才队伍,为推进乡村振兴赋能添彩。
立足于精准,拓宽广度做大乡土人才基本盘。乡土人才面广量大、种类繁多,很多都隐藏在乡村中,想要把“金子”挖出来,既需要加大力度撒网“招”人,还需采取有效措施精准“找”人。要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理念,摒弃“乡土人才等于种养殖大户”的错误观念,通过采取个人申报、组织推荐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办法,对“养殖大户”“工匠明星”“文化艺人”“赤脚医生”等进行摸底筛选,详细掌握年龄、经历等基本信息。要俯下身子、迈开步子,坚持以乡镇为单元、以村为单位,逐村逐户进行排查,真正将各领域、各层级、各类别的乡土人才“挖”出来,分类建立乡土人才资源信息库,抓好乡土人才队伍建设。要充分了解有意回乡创业人员的创业意向,因势利导,打通“归巢”渠道,鼓励和引导进城务工人员、本生源地高校毕业生和退伍军人等结合自身优势,灵活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
致力于培优,健全机制打通人才成长快车道。乡土人才大多是“土生土长”,虽实践经验丰富,但文化素质水平参差不齐,技能提升空间有限,需要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分类分行业开展差异化培训帮助他们不断提升专业化水平。要将乡土人才培训纳入人才培育长期规划,以各类职高、职业技术学院、相关协会等为育才主阵地,根据种养殖、手工艺、建筑、等领域开展“菜单式”“适销对路式”培训,促进各类人才加快成长。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域外培训,坚持把课堂开在田间地头、企业车间、乡村院坝,择优选取一批乡土人才到发达地区的产业基地参观学习、开拓视野,让其成为新时代需要的“一专多能”人才。要积极组织高校导师团队、外来人才、应届优秀毕业生与基层有关企事业单位、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等结对帮扶,定期邀请他们深入基层一线、田间地头开展产业问诊、专题讲座、现场交流等活动,把专业和实用的技术传授给乡土人才,为乡村振兴增添动力。
着眼于长远,营造氛围构筑乡土人才栖息地。农村的发展潜力、经济收入、生活环境相比城市存在先天不足,想要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安得了心、扎得下根,就必须在拴心留人上下更大功夫,在营造良好干事创业环境上出更多力气。要探索在乡、村两级党政机关设立专门的人才服务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的人才工作干部,同步整合财政、党费、金融资金,并积极吸引社会资金,为人才服务机构提供经费保障。要搭建乡土人才干事创业平台,根据人才自身需求,力所能及提供政策优惠、创业帮扶、社会保障、税收减免、技能培训等支持,让优秀乡土人才能够充分利用技术、管理、信息等方面特长优势。要建立健全乡土人才干事创业容错纠错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减少不必要的顾虑。要做好各类优秀乡土人才评选工作,从生产能手、能工巧匠、民间艺人中按一定比例进行表彰宣传,对于条件合适的及时进行职称评审,真正让乡土人才有荣誉、得实惠、受尊重,一心一意扎根乡土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上一篇: 挂职干部要“沉下”“挂实”
下一篇: 做细做精社区服务让群众成为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