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问法”学党史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要求各级党组织把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和党史基本内容、党的历史结论、党的历史经验、伟大建党精神贯通起来,把党史学习教育同做好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党史观,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
党史是最生动的教科书,党史学习教育绝非“一朝之功”,没有“暂停键”,只有“进行时”。广大党员干部要用好“问法”,把党史学习作为终身必修课,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始终保持“满格”状态。
一问“为什么学”,是否保持初心如磐担使命。一部党史,就是一部不断战胜困难、创造奇迹的道路史。一百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发愤图强、艰苦创业、接续奋斗,创造了伟大历史,建立了伟大功业,铸就了伟大精神,形成了宝贵经验。常态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不断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历史定力,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站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历史起点上,广大党员干部须追寻历史足迹,以史为镜、以史明志,时时叩问初心,处处践行使命,把苦难辉煌的过去、日新月异的现在、光明宏大的未来贯通起来,学出“理论自觉”,不断激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心和动力。
二问应该“学什么”,是否增进思想认同强党性。学好党史是党员干部最好的营养剂,学习党史就是要感悟党在探索真理路上不断追寻崇高理想的光芒,增强对党的价值追求和前进方向的高度认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理想信念是终身课题,需要常修常炼,要信一辈子、守一辈子。”广大党员干部要从党的非凡历程中领会马克思主义是如何深刻改变中国、改变世界的,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深化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认识。要坚持同领会感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义结合起来,汲取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推动党员干部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要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不断从党史中汲取“养分”,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三问应该“怎样学”,是否取得显著实效添动力。党史学习教育作为一门“常修课”,必须深掘党史蕴含的精神营养与智慧力量,勤学苦练、温故知新,精心组织、分类教学。广大党员干部要聚焦“常学常新”,采取“线上+线下”“集体+个人”“长期+短期”等方式,坚持缺什么、学什么、补什么,精心制定学习计划,不断优化学习方式,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推动党员干部时时刻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聚焦“分层分类”,采取“以会代学”“结对助学”“上门送学”“分享帮学”等方式,灵活运用“微课堂”“微网格”“微阵地”“微活动”“微平台”等资源,分层分类区分在职党员、流动党员、退休党员等不同类型党员,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使党史学习与党员自身的明理、增信、崇德、力行“常相伴”,确保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一个都不能少”,真正将从真理中尝到的“原味”转化为推动发展、破解难题的强大动力。
四问应该“如何做”,是否转为实干担当创佳绩。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办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检验党史学习教育的最终成效关键要看是否把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问题处理没处理好、解决没解决完。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牢正确的政绩观,坚持不懈在深化、内化、转化上下功夫,坚持问题在一线发现、矛盾在一线化解、决策在一线制定、困难在一线解决,以百姓之心为己心,厚植为民情怀,站稳为民立场,以“鞋上沾泥”“卷起裤腿”拉近与群众的关系,以“亲眼所见”和“亲耳所闻”了解村情民意,把惠民生的实事办实、把暖民心的细事办细、把顺民意的好事办好,用实际成效写好“初心答卷”,努力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基层一线实干担当作为,创造不负历史、不负人民的佳绩。
下一篇: 党史学习教育要注重“常、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