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基层”关键要走到群众的心坎上
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四下基层”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为党员干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树立了光辉典范。当前,第二批主题教育正在深入开展,领导干部要传承“四下基层”好作风,怀着“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深入基层、走入现场、融入群众,在真听真看真问中了解真实情况,找准找实一批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的问题,真正把基层“冒热气”的一手资料和鲜活经验带上来用起来,使党的方针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多想群众想听什么,“接地气、冒热气”让党的声音传到千家万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党的理论“深入人心”,党的政策才会“开花结果”。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政策主张”变成“群众自觉行动”,这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目标和任务。广大党员干部要精准把握广大群众的政策需求,站稳群众立场,坚持行动靠前,深入基层一线,用好村头板凳会、围炉夜话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少些照本宣科,多些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乡土话,真正把党的初心连到民心上,把党的好声音传递到群众身边。要走进田间地头、身入屋场庭院、穿梭街道社区,广泛开展与基层群众密切相关的政策理论宣讲,如“三农”、医保养老、社会治理、交通教育、卫生健康等,积极动员人民群众主动参与宣传,让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人民群众之间“口耳相传”。
多问群众在盼什么,“察实况、真调研”让对策建议反映群众关切。问题是时代的声音,调研是破题的路径。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环节,第二批主题教育面向基层、更加贴近群众,要大力弘扬调查研究之风。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开展调查研究作为干好一切工作的基本功、走好群众路线的必修课,主动走出机关大院,深入基层一线,从身挂露珠、脚踩黄泥中获取在办公室难以听到、不易看到和意想不到的新问题新情况,更好地为决策提供“冒热气”“沾泥土”“带露珠”的一手资料。要多站在群众的角度想问题、思对策,善于创新信访下基层的方式方法,进门约访、开门接访、登门夜访、出门随访,主动沉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和单位,把情况摸清搞透,把对策提实提准,有效解决改革难点、发展堵点、民生痛点问题,架起干群之间的“连心桥”。
多听群众在说什么,“善倾听、多上门”让群众诉求及时高效化解。群众的诉求能否得到有效解决,不仅考验着党员干部的工作能力,更检验着一个政党的干事作风。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是直接了解民情、体察民意、化解矛盾的窗口,更是检验党政机关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试金石”。广大党员干部要带着感情、责任和使命,变群众要上访为干部主动去问访,在一线倾听群众呼声,与群众零距离交流互动,确保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事事有回音”、群众提出的合理诉求“件件有落实”。要秉承“民生无小事”理念,敢于直面当前群众生活普遍存在的上学难、看病难、就业难等民生问题,通过定点接访、重点约访、带案下访、专题回访等方式,着力从源头解决群众诉求问题,切实把矛盾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让百姓在“家门口”感受到主题教育的成效。
多思群众想办什么,“硬碰硬、出实招”让难点堵点问题有力解决。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基层工作干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党执政根基。干部的身子沉下去,群众的问题才能浮上来,才能真正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四下基层”作为落实工作、为民办事的有力抓手,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倡导马上就办,变会场端坐为直奔基层,推动领导干部定期到基层现场办公。要牢固树立为民造福的政绩观,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以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常抓的韧劲,把服务发展、服务民生的实际成效作为检验主题教育成果的重要标尺,做到发现问题在一线、化解矛盾在一线、工作落实在一线,打通为群众服务“最后一公里”,以群众发自内心的笑容来评价工作实效。
下一篇: 让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相得益彰